当前位置: 考研辅导网 > 教育学考研 > 真题资料

2016年考研初试312心理学基础真题及参考答案

更新时间:2022-10-13来源:升研教育

升研教育考研频道为23考研、24考研的同学们整理了“2016年考研初试312心理学基础真题及参考答案”的相关信息,希望对正在备考的你有所帮助。考研复习效率不高怎么办?自己备考抓不住重点?想报考985/211等热门院校,但是没把握?升研教育推出考研集训营,全日制封闭式面授,10余年授课经验的老师,浓厚的学习氛围助你冲击目标、一战上研!

2016年考研初试真题:312心理学基础

一、单项选择题:1~65小题,每小题2分,共13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张明在实验室考察不同颜色对人的视敏度的影响,李亮在日常的教学环境条件下考察不同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两人研究方法的不同在于

A、有无自变量

B、有无因变量

C、控制额外变量的程度

D、有无研究假设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学实验类型的掌握,根据实验过程中被试分配和额外变量的控制情况,将实验分为非实验设计、准试验设计和真实验设计,张明是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的实验,整个实验过程严格额外变量,而李亮是在日常的教学环境条件下进行的实验,结果会受到额外变量的影响,因此两人的研究方法的不同在于控制额外变量的程度。

2、1967年《认知心理学》一书的出版,标志着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诞生。该书的作者是

A、斯腾伯格(R.Sternbeng)

B、布鲁纳(J.Bruner)

C、奈塞尔(U.Neisser)

D、西蒙(H.simon)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彭版《普通心理学》P35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奈塞尔发表《认知心理学》一书,标志认知心理学诞生。

3、病人因颞叶受伤而导致受损的功能主要是

A、听觉

B、视觉

C、嗅觉

D、味觉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颞叶-听觉、枕叶-视觉、顶叶-躯体感觉、额叶-躯体运动。

4、在裂脑人实验中,假如给被试左视野呈现“苹果”图片,右视野呈现单词“杯子”,他能顺利完成的任务是

A、用左手选出屏幕后摆放的苹果

B、用右手选出屏幕后摆放的苹果

C、用左手选出屏幕后摆放的杯子

D、口头报告看到了“苹果”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左视野呈现苹果-右脑接收信号-指导左手执行工作,即A选项。

5、若以黑色圆点为实验刺激材料,成人注意广度的平均水平是

A、3~4个

B、4~5个

C、6~7个

D、8~9个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梁宁建《心理学导论》P103,心理学实验表明,成人一般能把握8-9个黑色圆点,4-6个彼此不相关的外文字母等。

6、剥夺人的快速眼动睡眠后,让其重新入睡。其快速眼动睡眠通常会

A、增加

B、消失

C、减少

D、没有变化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黄希庭<心理学与我们>如果在睡眠者开始出现快速眼动睡眠阶段的生理迹象时就叫醒他,剥夺其快速眼动睡眠,然后再允许这些快速眼动睡眠剥夺者安静休息,就会出现眼睛回跳效应。由于这种回跳效应,快速眼动睡眠剥夺者的快速眼动睡眠时间明显比平时长。

7、在声音传导的过程中,中耳三块听小骨把声音最终传递到

A、科蒂氏器

B、正圆窗

C、卵圆窗

D、前庭器官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彭聃龄《普通心理学》,听觉的生理机制:当声音从外耳传至骨膜时引起骨膜的机械振动,骨膜的运动带动三块听小骨,把声音传至卵圆窗,引起内耳淋巴液的振动。

8、在夜空中,由于浮云的运动,使人们误以为浮云后面的月亮在动。这种现象称为

A、运动后效

B、诱导运动

C、自主运动

D、动景运动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知觉-运动知觉-似动-诱发运动,由于一个物体的运动使其相邻的一个静止的物体产生运动的印象。视野中细小的对象看上去在动,而大的背景常处于静止状态。

9、右图所示的向日葵近疏远密,它所反映的距离知觉线索是

 1.jpg

A、空气透视

B、线条透视

C、纹理梯度

D、对象重垒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本题旨在考核考生对知觉-深度知觉线索的深度理解,纹理梯度指视野中物体在网膜上的投影密度发生有层次的变化,远处对象密度大,近处对象密度小。

10、最早的社会心理学实验是

A、社会比较实验

B、监狱模拟实验

C、从众实验

D、社会助长实验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侯玉波《社会心理学》,Triplett对社会促进的研究是最早的社会心理学实验室研究。

11、小明嚼口香糖玩耍时,不慎将10元纸币掉到狹缝里,几经尝试,自己无法用手将其取出,最后在别人建议下,他用口香糖将其粘出。小明在开始时没有采用这样的方法解决问题,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功能固着

B、原型启发

C、动机

D、知识的表征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本题旨在考核考生对思维部分问题解决影响因素的深度理解。功能固着:人们把某种功能赋予了某种物体的倾向叫做功能固着,在它的影响下人们不易摆脱事物用途的固有观念,因而直接影响到问题解决。

12、进行三段论推理时,有时会出现错误的结论。例如,“有些哲学家是诗人,有些诗人是画家,所以有些哲学家是画家”。伍德沃斯(R.S.Woodworth)对这种错误推理的解释是

A、前提逻辑量词产生的气氛影响人们的结论

B、没有根据前提建立更多的心理模型

C、在推理过程中没有集中注意力

D、个体错误地解释了前提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彭聃龄《普通心理学》,伍德沃斯等人认为,在三段论中,前提所使用的逻辑词产生了一种“气氛”,使人们容易接受包含有一逻辑词的结论,但这一结论不一定是正确的。这种效应被称为前提气氛效应。

1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语言特征的是

A、具有社会性

B、具有句法规则

C、有限的词语能产生无限的语句

D、词语与其所代表意义的联系是必然的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语言的特点为①创造性,即有限的词和规则可产生无限数量的语句;②结构性,即语言不是零散存在的,而是受到一定规则的约束,只有符合一定规则的语言才是人们在交往时可以接受的语言;③意义性:语言中的词和句子都有一定的含义;④指代性,语言的各种成分都指代一定的事物或抽象的概念;⑤社会性和个体性。

14、一般认为,口吃属于

A、语言理解障碍

B、语言产生障碍

C、语言知觉障碍

D、语义加工障碍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语言的产生即语言的表达,是指人们通过发音器官或手的活动,用语言把所要表达的思想说出或写出的心理过程。

15、根据比率智商的计算公式,如果一个孩子的心理年龄与生理年龄一致,则其智商是

A、50

B、75

C、100

D、125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比率智商=(心理年龄/生理年龄)*100,既然题中提到心理和生理一致,即答案为100。

16、在智力的PASS模型中,处于最高层次的认知过程是

A、注意

B、计划

C、同时性加工

D、继时性加工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智力PASS模型包括注意唤醒系统、信息加工系统和计划系统,计划系统为最为高级的系统,是认知的最高层次。

17、人们在自我表露时通常遵循的原则是

A、相互性原则

B、折扣原则

C、公平性原则

D、自我监控原则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自我表露是人际交往的敏感探测器,侯玉波《社会心理学》社会渗透理论指出,与他人认识时,人们在自我展露的时候遵守相互性规范。

18、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五大人格因素特质的是

A、开放性

B、精神质

C、神经质

D、宜人性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大五人格因素有:0CEAN,开放性、责任心、外倾性、宜人性、神经质或情绪稳定性。

19、将潜意识理论从个体潜意识发展为集体潜意识的学者是

A、阿德勤

B、罗杰斯

C、荣格

D、弗洛伊德

【参考答案】C

20、当玩具在眼前消失,儿童认为它仍然是存在的。与这个描述对应的概念是

A、客体永久性

B、知觉恒常性

C、运算

D、守恒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桑标版《当代儿童发展心理学》,强化和冲刺阶段讲义都做出重点强调。客体永久性是皮亚杰提出的,是指儿童理解了物体是作为独立实体而存在的,即使个体不能知觉到物体的存在,它们仍然是存在的。

21、大多数儿童在许多记忆任务上的成绩随年龄增长而提高。持信息加工观点的研究者对这一现象最可能的解释是

A、发展过程中具体的记忆发生质性变化

B、父母和老师的强化效应应随儿童年龄逐渐积累

C、随儿童的承载,他们的习得并使用更多样化的记忆策略

D、对儿童而言,记忆能力的测量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而变得更可靠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此题既考查到了儿童记忆能力的发展,又要求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来探求原因。信息加工理论把人看做一个信息处理器,而人的行为就是一个信息处理过程,即信息的输入、编码、加工储存、提取和使用的过程。而选项中,只有C选项涉及到了对信息的加工和处理。

22、在同伴提名中,收到同伴正向提名较少、负向提名较多的是()

A、受欢迎儿童

B、被拒斥儿童

C、有争议儿童

D、受忽视儿童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同伴提名法是一种社会测量法。社会测量法是由美国社会学家、心理学家莫雷诺(Moren)提出的,它有许多种不同的形式,同伴提名法是其中最基本、最主要的一种。同伴提名法的基本实施方法是:让被试根据某种心理品质或行为特征的描述,从同伴团体中找出最符合这些描述特征的人来。比如,研究者以“喜欢”或“不喜欢”为标准。让幼儿说出班上他最喜欢或最不喜欢的三个小朋友,然后对研究结果进行一定的技术处理,并作出解释。提名法测量的基本原理认为,儿童同伴之间的相互选择,反映着他们之间心理上的联系。肯定的选择意味着接纳,否定的选择意味着排斥。一个人在积极标准(如喜欢)上被同伴提名次数越多,就说明他被同伴接纳的程度越高;反之一个人在消极标准(如不喜欢)上被同伴提名越多,就说明他被同伴排斥的程度越高。

23、特雷恩(R.Tryon)的选择性繁殖实验证明了()

A、可以通过训练改善老鼠的迷宫学习能力

B、老鼠的迷宫学习能力与其自然成熟相关

C、老鼠的迷宫学习能力受其基因组成的影响

D、老鼠比鸽子具有更好的迷宫学习能力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选择性繁殖:通过确定特质是否能够经过选择性配对而对动物身上繁殖来研究遗传影响的一种方法、特雷恩(Tryon,1940)的小白鼠走迷津实验、很清楚地说明了老鼠的迷宫学习能力受他们的基因组成的影响。

24、根据屈布勒-罗斯(E.Kubler-Ross)的观点,死亡应对可以分为五个阶段。这些阶段依次是()

A、愤怒否认-抑郁-乞求接纳

B、否认-抑郁祈求愤怒接纳

C、愤怒抑郁-否认-乞求接纳

D、否认-愤怒-祈求-抑郁-接纳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林崇德版《发展心理学》有对临终心理进行详细解析。临终时个体的心理或精神状态一般要经过五个阶段:否认-愤怒-乞求-抑郁-承受。

25、下列关于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中“图式”的表述,错误的是()

A、图式是知识的一种表征方式

B、图式是概括化的动作模式

C、图式的动作的结构或组织

D、图式是具有可逆性的一种操作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林崇德版《发展心理学》对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及其涉及的相关内容作出突出强调。此外,本题还涉及到发展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结合的考查,在发展心理学知识的学习章节中强调过知识的表征方式包括概念、命题、图式、产生式等,因此A选项是正确的。图式具有稳定性、可激发性等特点,但并不具备可逆性的特点。

26、布鲁纳认为,学生学习必须“超越给定信息”,这一观点强调的学习过程是()

A、获得

B、转化

C、评价

D、动机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陈琦、刘儒德版《当代教育心理学》对布鲁纳认知-发现学习理论进行了详细解析。布鲁纳认为对一门学科的学习包含三个差不多同时发生的过程,其中转化过程,是学习者把信息转化为各种不同方式,使之超出它们最初所给的事实,从而学到更多的知识。

27、根据加涅的观点,属于连锁学习范畴的是()

A、辨别学习

B、言语联想学习

C、具体概念学习

D、定义概念学习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陈琦、刘儒德版《当代教育心理学》对加涅两种学习分类进行了重点强调和解析。并且给出了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掌握不同类型学习的具体阐释;二是要能够结合典型例子进行把握。本题中言语联想学习的本质是连锁学习,只不过是由言语单位所联结的连锁学习。

28、根据多伊奇(M.Deutsch)的观点,最能激发学生掌握目标动机系统的课堂结构是()

A、竞争性课堂结构

B、合作性课堂结构

C、个体化型课堂结构

D、复合型课堂结构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根据多伊奇的观点,三种目标结构能激发学生不同的学习动机,但是大量研究表明,合作型目标结构最大限度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29、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不是相互对立的,学习动机激发的重点在于外部动机的不断内化。持这一观点的动机理论是()

A、成败归因理论

B、成就目标理论

C、自我价值理论

D、自我决定理论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自我决定理论将动机分为内在动机、内化动机和外在动机。并强调学习动机激发的重点在于外部动机的内化。

30、普雷马克原理是指()

A、用低频活动作为高频活动的强化物

B、用高频活动作为低频活动的强化物

C、用低频活动作为低频活动的强化物

D、用高频活动作为高频活动的强化物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普雷马克原理:用高频活动来强化低频活动。也就是说用高频活动作为低频活动的有效强化物,或者用学生喜爱的活动区强化学生参与不喜爱的活动,又叫“祖母的法则”。

31、在以前学习中得到提高的某种官能,对后来设计该官能的学习产生促进作用,从而表现出迁移效应。持这一观点的迁移理论是()

A、形式训练说

B、共同因素说

C、概括原理说

D、关系转换说、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起源于古希腊罗马,认为各种官(注意、知觉、记忆、思维等)能可以像训练肌肉一样通过练习增加力量(能力),迁移是官能得到训练而发展的结果,并且迁移时无条件的、自动发生的。在官能训练中强调训练的形式,认为记忆的官能通过记忆的训练而得到增强,推理和想象的官能则通过推理和想象增强。

32、首先提出“实验心理学”一词的学者是()

A、笛卡尔

B、冯特

C、铁钦纳

D、赫尔姆霍茨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1862年,冯特出版了《对于感知觉的贡献》一书,并在书中论述了对感知觉的实验研究,这也是实验心理学产生的前期著述。该著作在内容上属于实验心理学的内容,并在书中正式提出了“实验心理学”,这也是冯特的第一部实验心理学著作。

33、在研究的某一时期内或特定时间点上发生的各种社会事件都可能影响被试的行为。从而混淆实验处理的效果。这种影响研究内部效度的因素属于()

A、历史因素

B、成熟因素

C、统计回归效应

D、研究变量与被试特点的交互作用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有很多:成熟、历史、被试的选择和分配、测验、统计回归、仪器的使用等等。成熟因素指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被试个体的发展发生了改变,而影响了实验的真实性。历史因素指的是实验过程中,存在一些有利于强化被试心理和行为反应的因素,使得测验成绩发生偏移,从而影响了实验的真实性。统计回归指的是如果实验中选取了某些特质位于两个极端的被试,而这些被试在前、后测中所测得的极端值可能向中间回归,也就是说高分组所得的分数低于他们的正常分数,而低分组所得的分数高于他们的正常分数。研究变量和被试特点的交互作用,是指被试特点的额外变量与其接受哪种实验处理之间会存在着交互作用。因此,此题应选A。

34、既能比较直接地测量每个加工阶段的时间,也能比较明显地看出每个加工阶段特点的实验是()

A、库珀(L.Cooper)的心理旋转实验

B、汉密尔顿(W.Hamilton)的字母转换实验

C、克拉克(H.Clark)的句子一图形匹配实验

D、斯腾伯格(S.Sternberg)的短时记忆信息提取实验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开窗反应时技术的掌握。开窗(Open Window)实验是基于反应时技术而发展的一种实验范式,该范式运用了减数法反应和相加因素法反应时的基本原理。只是单一地通过减数法和相加因素法测量认知加工过程的反应时,是难以直接测量到某个特定加工阶段所需要的时间,“开窗实验”是尝试能够比较直接地测量每个加工阶段的时间,而且能够明确地确定特定的加工阶段,这种实验技术称为“开窗”实验。

35、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的缩写是()

A、PET

B、fMRI

C、MEG

D、ERPs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考生应该不仅仅知道实验技术的中文名称,还应注意其英文名称。PET(Position Emission Tomography):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fMRI(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功能磁共振成像。MEG(Magnetoencephalography):脑磁图。ERPs(Event-Related Potentials):时间相关电位。

36、根据表中所列的信号检测论实验结果,可计算出d’值为()

 2.jpg

A、1.20

B、0.25

C、0.43

D、2.30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信号检测论中感受性的计算问题,辨别力指标d’的、大小代表着感受性的大小,辨别力指标d'=ZSN-ZN=0.55-(-1,75)=2.30。

37、在研究双眼辐合对大小-距离判断的影响实验中,发现在刺激物的实际大小和实际距离都固定不变的情况下,随和辐合角度的增大()

A、个体知觉的距离愈近

B、个体知觉的距离愈远

C、个体的距离知觉愈好

D、个体的距离知觉愈差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深度知觉线索包括单眼线索和双眼线索,而双眼线索中又包括辐合和双眼视差。辐合指的是眼睛随距离的改变而将视觉注视的焦点聚到被注视的物体上。辐合是双眼的生理机能,它使物体的成像落在两眼视网膜的中央窝内,从而获得清晰的视觉图像。辐合可用辐合角度来表示。当我们距离物体近时,辐合角大;当我们距离物体远时,辐合角小。根据辐合角的大小,人们也能获得距离远近的知觉信息。

38、黄色颜料和绿色颜料混合所得到的颜色,其明度是()

A、与黄色保持一致

B、与绿色保持一致

C、两种颜色的明度相加

D、两种颜色的明度相减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颜色混合分两种,颜料混合和、色光混合。颜料混合遵循的原则是减法原则,色光混合遵循加法原则。所以黄色颜料和绿色颜料混合遵循减法原则,两种颜色的明度相减。

39、探讨注意在多个并行任务间的指向和调节作用时,常用的研究范式是()

A、双侧任务范式

B、双任务范式、

C、提示范式

D、搜索范式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双侧任务范式发现了注意的冲突效应,即当目标刺激呈现的空间位置与正确的反应按键位置一致时,行为反应时明显小雨它们不一致时的情况。双任务范式考查注意的分配性,就是探讨注意在多个并行任务间的资源分配情况。提示范式是在刺激呈现之前给予有效或无效的提示线索,考查提示线索的有效性对被试反应的影响。搜索范式要求被试寻找一个或多个混杂在非目标刺激中的目标刺激。

40、采用拉丁方涉及控制额外变量的方法属于()

A、消除法

B、恒定法

C、抵消法

D、随机控制法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拉丁方实验设计利用被试接受不同实验处理顺序的方法控制额外变量,这种方法是一种抵消实验处理顺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的方式。消除法常用在控制实验者效应和要求特征,如双盲实验。恒定法旨在使额外变量在实验过程中保持恒定不变。在同一实验室、铜一实验者、在同一个时间对实验组和控制组使用同样的程序进行实验。随机控制法把被试随机地分派到各处理组中去的技术。

41、在进行视觉实验时,视觉刺激会对视觉感受性产生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为()

A、只有强光会降低视觉感受性

B、只有弱光会降低视觉感受性

C、强光和弱光都会降低视觉感受性

D、强光和弱光都会提高视觉感受性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外界环境的光强发生明显变化会引起人眼的感受性发生变化,即个体从暗室环境或弱照明环境进入正常照明或者强光照明环境,或者个体从正常照明或者强光照明环进入境暗室环境或弱照明环境。前者使得个体对光的感受性下降,同时感觉阈限提升;后者是个体对光更加敏感,因此感受性提升,同时感觉阈限”下降。因此只有强光会降低视觉感受性,弱光会提高视觉感受性。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42~44题。

下表为一个考查学生几何题解决能力的实验设计模式及假设结果。其中,几何题解决能力采用测验进行测定,满分100分。

 3.jpg

42、该研究最恰当的实验设计是()

A、被试内设计

B、被试间设计

C、嵌套设计

D、事后回溯设计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对于容易引起累积效应和练习效应的实验处理应该使用被试间设计。该研究不同的训练方法对学生几何题解决能力的影响,若同一学生接受两种训练方法,则不易区分出两种训练方法的效果,因此应该使用被试间设计。

43、根据所列结果,该实验可能存在()

A、交互作用

B、易化作用

C、抑制作用

D、强化作用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交互作用指的是在多自变量实验设计中,最后得到的结果发现其中一个自变量的变化趋势会随着其他自变量的水平的不同而不同。由表可以发现,对于比较容易的问题,分别接受方法一和方法二训练过的学生的成绩没有显著差异,而对于比较困难的问题,接受方法二训练的学生的成绩显著好于接受方法一训练的学生。所以结果显示实验产生了显著的交互作用。

44、根据所列结果,还应考虑实验可能存在()

A、霍桑效应

B、安慰剂效应

C、地板效应

D、天花板效应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在影响因变量指标的各种因素里,天花板效应和地板效应是最典型的情况,又称为量程限制。这两种效应是指反应指标的量程不够大,而造成反应停留在指标量表的最顶端(天花板效应)或最低端(地板效应),从而使指标的有效性遭受损失。由表中数据发现,在容易的问题条件下,接受方法一和方法二训练的被试的成绩都很高(接近100),所以因变量可能存在着天花板效应。

45、信度系数的定义公式是:()

 4.jpg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信度(信度系数)是一个被测团体的真分数的变异数(Sr2r2)与实得分数的变异数(Sx2x2)之比。

46、某个测验由于条件限制,只得到了一次施测数据,此时计算该测验的信度应该使用()

A、多质多法

B、复本法

C、分半法

D、重测法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信度的各个估计方法使用的前提条件,复本信度和重测信度前提都要求收集两次施测数据,分半法的使用前提是在只能施测一次或没有复本的情况下使用。多质多法即多种特质-多种方法矩阵法,是用于确定结构效度的方法。

47、某研究中共有3组被试,每组12人,进行方差分析时,误差自由度为()

A、2

B、11

C、33

D、35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方差分析中,总的自由度=组间自由度+组内自由度。本题中的实验条件数k=3,组间自由度为3-1=2,总的自由度为3*12-1-35,由此可知组内自由度(误差自由度)为35-2=33。

48、关于陆军甲种测验和陆军乙种测验的表述,错误的是()

A、均可以用于大规模的团体施测

B、可用于官兵选拔和职位配置

C、可用于企事业人员选拔

D、前者为非文字测验,后者为文字测验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一战期间,面对短时间内测验招募和选拔大量士兵的任务,在奥蒂斯编制的团体智力测验基础上产生了陆军甲种测验,后来又针对不识英文或有阅读障碍的人编制出陆军乙种测验,因此陆军甲种测验属于文字测验,陆军乙种测验属于非文字测验。

49、根据因素分析结果,韦克斯勒儿童智力测验(第四版)测查的能因素主要包括()

A、语言理解,知觉组织,工作记忆,加工速度

B、分析能力,人际关系,图形分析,空间推理

C、语言关系,认知风格,工作记忆,空间推理

D、语词汇能力,知觉组织,创造能力,抽象推理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对韦克斯勒儿童智力测验第三版进行因素分析得到了四个组合因素,它们分别为:①言语理解因素,包括常识、类同、词汇和领悟四个分测验;②知觉组织因素,包括图画补缺、图片排列、积木图案和物体拼凑四个分测验;③集中注意力或克服分心因素,包括算术和数字广度两个分测验;④加工速度因素,由译码和符号搜索两个因素组成。选项A中的工作记忆就是第三个因素(集中注意力或克服分心因素)的另外的表述方式。

50、测量的基本要素是()

A、信度、效度

B、参照点、单位

C、参照点、信度

D、单位、效度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测量的基本要素为:参照点和单位。

51、一个呈负偏态分布的随机变量,其众数、中数、算术平均数的大小关系是()

A、三者相等

B、众数最小

C、中数最小

D、算术平均数最小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当数据的分布为负偏态时,大部分数据分布集中在高分端,此时众数最大,算术平均数最小,中数处于中间。

52、关于下列四个图形的描述,错误的是()

 5.jpg

A、图a中两个随机变量的均值不同,方差相同

B、图b中两个随机变量的均值相同,方差不相同

C、图c中两个随机变量的均值、方差均不相同

D、图d中两个随机变量的均值相同,方差也相同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当两个图的对称轴重合在一起时,均值相等,图形分布越低阔,方差越大,分布越高狭,方差越小。

53、下列关于概代理论的表述,错误的是()

A、属于随机抽样理论

B、关于行为测量可靠性的理论

C、关于被试能力估计的理论

D、全域分数类似于经典测量理论的真分数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从统计本质来说,概化理论是随机抽样误差分析模型,其分析基础是样本数据。概化分析的特色是可以比较各种测验方案,但应用者要注意到抽样误差的影响,即为了保证概化分析结果数据的可靠性,应用者必须充分保证样本数据的代表性。全域分数类似于经典测量理论的真分数,概化系数和可靠性系数相当于经典测量理论中的信度系数的概念。由此可知,ABD选项的描述符合概化理论的观点,C选项关于被试能力估计的理论,是项目反应理论的观点。

54、关于克隆巴赫a系数的表述,错误的是

A、a系数可用来描述0.1计分测验的信度

B、a值是所有可能的分率信度的平均值

C、a值大,测验信度一定高

D、a值小,测验信度一定低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克龙巴赫a系数既可用于(0,1)记分的情况,也用于非(0,1)记分的情况,它不要求测验题目仅是(0,1)记分,可以处理任何测验的内部一致性系数的计算问题。a系数还是所有可能的分半信度的平均值,它只是测量信度下界的一个估计值。即当a值大时,测量信度必高,但当a值小时,却不能断定测量信度不高。因此D项的表述是错误的。

55、美国教育考试中心采用表述题目难度,△=13+4XZ式中字母表示题目难度值,Z表示由P指转换得来的标准分数,其取值范围为-3~3,根据正态分布表,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属于等比量尺

B、△值越大,题目越难

C、通过率P=0.50时,△=13

D、△以25为上限,1为下限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本题直接的知识点的考察是在难度的等距变换(p.85,心理与教育测量,戴海崎等),而实质只要考生掌握了标准分数和正态分布的性质,便可选出正确选项。Z为标准分数,根据△=13+4XZ可知,△为标准分数的变式,因此它的性质与Z分数相同,Z分数为等距数据,因此△也为等距数据,构成的是等距尺。当通过率P=0.50时,根据标准正态分布的性质可知,Z=0,那么此时△=13。因为Z分数的范围为-3~3,所以△的范围为125。可能有大部分考生,受了“在心理测量里,难度值越大(通过率越大),题目的难度越小。”这种观点的影响。此处一定要注意,这里用来表示难度的含义已经变化,不再是通过通过率的大小来判定难度大小了,所以根据题干描述,△越大,题目越难。

56、Logistic三参数模型项目特征曲线(ICC)上,拐点处的斜率表示的参数是

A、难度

B、区分度

C、精测度

D、能力值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a表示项目的区分度,在ICC曲线当中体现为过拐点的斜率,斜率越大,区分度越大。b表示难度参数,c表示猜测参数。

57、在各类选拨性测验中,若不同测验的分数可以相互补偿,则用来合成不同测验分类的最恰当的方法是()、

A、原始分数相加法

B、线性等值法

C、多元回归法

D、汇编栅栏格法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分数合成的方法有临床诊断-直觉合成、加权求和合成、多重归、多重划分。其中,多重归(多元归)适合于所测特质具有某种程度的互偿性,因此正确答案选择C。

58、两个量变分布都是真正的二分量变,要计算两者之间相互关系,最恰当的方法是

A、四分相关

B、中相关

C、二列相关

D、点二列相关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φ相关属于品质相关,它的适用条件是两个变量都属于真正的二分变量。

59、当样本容量增大1倍时,总体平均数的置信区间长度会

A、扩大1倍

B、缩小1倍

C、扩大1.414倍

D、缩小1.414倍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本题考察置信区间长度的影响因素。样本容量、置信水平/显著性水平、样本方差(当总体方差未知时)等会影响置信区间的长度。根据标准误等于总体标准差除以根号n,当样本容量增大时,标准误减小,置信区间长度缩短,具体当样本容量增大1倍时(是原来的2倍),置信区间长度会缩小1.414、

60、一元线性回归方程有效性检验及解释率的计算方法是

A、偏相关分析和计算信度系数

B、方差分析和计算决定系数

C、多重t检验和计算回归系数

D、因素分析和计算拟合指数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用方差分析来对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的有效性的进行检验。当一元线性回归方程检验显著之后,通常用决定系数的大小来表示回归方程的效果,即解释率,它表示回归平方和在总平方和中所占的比例大小。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61~63题。

下表是一次大规模考试中一道单项选择题的数据统计表,表中样本总人数为2320人,分成五组,每组464人。该选择题满分2分,正确答案为D。

 6.jpg

61、所有考生在该选择题上得分的平均分是

A、0.3

B、0.5

C、1.0

D、1.2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计算所有考生在该选择题上得分的平均分。根据分析表格可知,有一半的人(1160)作对这道题,那么作对的人得分为2分,做错的人得分为0分,那么平均分为(1160*2)/2320=1。

62、该题目得分的标准差为

A、0.3

B、0.5

C、0.8

D、1.0

【参考答案】D

63、如果正确回答该题的考生其测验总分的平均值为75分,错误回答该题的考生其总分的平均分为65分,所有考生测验总分的方差为100,那么该题的区分度为

A、0.1

B、0.5

C、0.86

D、1

【参考答案】D

64、一次测验的分数服从方差为25的正态分布,某学校共有100人参加测试,其均值为70,若置信水平为0.99,则总体平均值的置信区间为

A、[69.50,70.50]

B、[68.71,71.29]

C、[67.52,72.48]

D、[63.55,76.45]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根据题干信息知,总体方差已知且成正态分布,所以样本平均数的分布为正态分布。标准误为总体标准差除以根号n(100),因此为0.5。因为置信水平为0.99,所以临界的Z分数为2.58,样本均值为70,因此总体平均数的置信区间为70士2、58*0.5,计算得到答案为B。

65、有300百名考生,期中和期末考试成绩的相关系数为0.62,两次考试成绩平均水平均为80分。如果所有考生的期中成绩各加8分,加分后两次成绩的相关系数是

A、0.52

B、0.62

C、0.70

D、0.72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如果所有考生的期中成绩各加8分,那么这些考生的期中成绩的平均数也会加8分,但是离均差不变,而且标准差不变,根据积差相关的计算公式,那么两次成绩的相关系数也不变。

二、多项选择题:66~75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多选、少选均不得分。

66、人格的特征有

A、独特性

B、稳定性

C、整体性

D、功能性

【参考答案】ABCD

【参考解析】人格的特征有:独特性、稳定性、统合性(整体性)、功能性。

67、相对于问题解决的算法策略,启发式策略的优点主要有

A、保证问题的解决

B、节省时间

C、解决问题尝试的次数少

D、受定势影响小

【参考答案】BCD

【参考解析】算法可以保证问题解决但费时费力,启发法省时省力且不易受定势影响但不一定保证问题解决。

68、根据斯滕伯格(R.Stemberg)智力成分亚理论,智力包括的成分有

A、经验成分

B、操作成分

C、知识获得成分

D、元成分

【参考答案】BCD

【参考解析】智力三元理论:成分亚理论、经验亚理论、情境亚理论。其中成分亚理论包括:元成分、知识获取成分、操作成分。

69、在利他行为研究中,影响旁观者效应的因素有

A、责任分散

B、时间压力

C、评价恐惧

D、情境的不确定性

【参考答案】ACD

【参考解析】社会心理学中利他行为的影响因素。旁观者效应的原因:责任扩散、情境的不明确性、评价恐惧。

70、安斯沃斯(M、Ainsworth)设计了一种被广泛用来测量婴儿依恋品质的实验程序。下列关于该程序特征的阐述,错误的有

A、评估家庭情境中亲子互动的频率

B、观察婴儿在某种设置的情境中是否表现出寻找依恋对象

C、观察多种社会情境中的亲子互动,以评估儿童的依恋特征

D、观察不同文化中的亲子互动,以揭示婴儿依恋本质特征的跨文化差异

【参考答案】AD

【参考解析】在实验过程中研究者记录婴儿的行为包括:操作玩具时的活动方式;啼哭与紧张表情;引起母亲注意的尝试;尝试与陌生人接近的倾向等。研究者特别注意观察的是,每次母亲再回来时婴儿的动作与表情。

71、在对学习含义的理解上,将学习分为“习得”和“表现”的心理学家有

A、托尔曼

B、斯金纳

C、格斯里

D、班杜拉

【参考答案】AD

72、下列选项中,通常用于研究错误记忆的范式有

A、DRM范式

B、K/R范式

C、点探测范式

D、序列反应时范式

【参考答案】AB

【参考解析】集中联想程序范式,即DRM(Deese-Roediger-McDermott)范式,它是由勒迪格和麦克德莫特(1995)提出的错误记忆的经典研究范式。K/R范式也是错误记忆的研究范式。点探测范式是研究注意使用的经典范式,而序列反应时是验证内隐学习存在时使用的范式。即使考生不了解K/R范式,也能够通过排除法选出A和B。

73、下列选项中,属于被试间设计的有

A、对照组设计

B、拉丁方设计

C、完全随机设计

D、ABBA设计

【参考答案】AC

【参考解析】如果每名被试只接受一个水平的处理,那么实验设计是被试间设计,如果每名被试接受所有水平的实验处理,那么实验设计是被试内设计。对照组设计说明实验分实验组和控制组两组,也就是两组被试接受不同水平的实验处理,那么实验属于被试间设计。而拉丁方设计和ABBA设计中,每名被试接受所有水平的处理,属于被试内设计。

74、某学生在韦氏智力测验上的IQ得分为115,如果要采用另外的方式报告这一分数,还可以表示为

A、标准分数1

B、T分数60

C、百分等级84

D、标准九分数8

【参考答案】ABC

75、影响统计功效的因素有

A、处理效应大小

B、显著性水平的设定

C、检验的方向性

D、样本容量

【参考答案】ABCD

【参考解析】统计功效的影响因素。其影响因素有两总体差异(处理效应)显著性水平、检验的方向和样本容量。

三、简答题:76~80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清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制定位置上。

76、简述费希纳定律和史蒂文斯定律

【参考答案】

(1)费希纳对数定律

德国物理学家费希纳提出了对数定律,他假定最小可觉差在主观上都相等,因此任何感觉的大小都可由在阈限上增加的最小可觉差来决定,在韦伯定律的基础上,他推导出下式:

P=KlogI,其中I是刺激量,P是感觉量。

费希纳定律提供了度量感觉大小的一个量表,对许多实践部门都有重要意义,但他所假定的所有最小可觉差在主观上相等,已为事实所否定,且他以韦伯定律为基础,所以对数定律也只有在中等强度时才适用。

(2)斯蒂文斯幂定律

美国心理学家斯蒂文斯提出了关于刺激强度与感觉关系的幂定律,也叫乘方定律。他认为,心理量并不随刺激量的对数的上升而上升,而是刺激量的幂函数,即感觉到的大小与刺激量的乘方成正比,公式为:P=KIn,其中P代表感觉大小,I代表刺激的物理量,K和n是被评定的某类经验的常数。

乘方定律在理论上说明了对刺激大小的主观尺度可以根据刺激物的物理强度的乘方来标定,实践上为某些工程计算提供了依据,但是用数量估计法所得到的乘方定律,受到背景效应和反应偏向的影响,因此在不同刺激条件下,某种感觉的乘方函数的指数不是恒定的。

77、简述斯滕伯格(S.sternberg)关于短时记忆信息提取试的三种假设及研究结果

【参考答案】

斯滕伯格预测,短时记忆中被试对项目的提取有三种可能的方式:

(1)平行扫描,是指同时对短时记忆中保存的所有项目进行提取;

(2)自动停止系列扫描,是指对项目逐个进行提取,一旦找到目标项目就停止查找;

(3)完全系列扫描,是指对全部项目进行完全的检索,然后做出判断。

而从其实验得到的结果可以看出,短时记忆中项目的提取是完全系列扫描。

78、简述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参考答案】

社会建构主义以维果茨基的思想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关注学习和知识建构背后的社会文化机制,其基本观点是:

学习是一个文化参与过程,学习者借助一定的文化支持参与某个学习共同体的实践活动来内化有关的知识,掌握有关的工具。他们认为知识不仅是在个体与物理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建构的,社会文化互动更加重要,知识的建构过程常常需要通过学习共同体的合作互动来完成。

社会建构主义强调学习、知识和智慧的情境性,据此提出了相关的情境学习理论,如分布式认知理论、认知学徒制、抛锚式教学、支架式教学等。

79、简述编制心理测量量表时制定常模的步骤

【参考答案】

①确定测验将用于哪一个群体。选定最基本的统计量,决定抽样误差的允许界限,在此基础上设计具体的抽样方法,并对该群体进行抽样,得到常模团体;

②对常模团体进行施测,并获得团体成员的测验分数及分数分布;

③确定常模分数的类型,制作常模分数转换表,同时给出抽取常模团体的书面说明和常模分数的解释指南。

80、近一个世纪以来,某城市的居民患抑郁症、焦虑症、的比例非常接近。近期临床心理学家为了考查该城市居民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一项调查研究。结果发现抑郁症患者85人,焦虑症患者124人,强迫症患者91人。请问该城市居民三种神经症患者比例是否发生明显变化。(X20.05(2)=5.99,F20.05(2))=9.55,Z0.05)=1.96

【参考答案】

 7.jpg

⑥可以推论说,该城市居民三种神经症患者比例发生显著变化。

目前从我们对试卷做的第一时间的解析来看,今年心理统计与测量在简答题中出了一道测量,一道统计。关于测量常模的编制步骤,老师在讲常模部分的时候就讲解过这一部分知识。而假设检验部分考了卡方检验,相对比较容易。对于2017年的考生来说,这也是一种警示,只有全面把握书中的知识点,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四、综合题:81~83小题,每小题30分,共90分。清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制定位置上。

81、根据下面的案例,应用动机成熟目标理论及情绪的“评定一兴奋”说,分析王刚和李强针对同一销售业绩产生不同反应的原因。

王刚和李强是某跨国公司的新职员,在年终考核中他们取得了同样的销售业绩。王刚很沮丧,因为一些同事的业绩超过了他,联想到自己在先前公司中的骄人成绩,以及现在同事可能对他的消极评价,更是烦闷,他决定离开公司,找一个能够充分发挥自己能力的公司,争取销售业绩超过他人。而李强并不沮丧,他认为自己学到了许多营销的新知识,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而且工作很有挑战性,他决定在公司里继续努力,争取在下一年度取得更好的销售业绩。

【参考答案】

(1)成就目标理论:该理论是在成就动机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德韦克等人认为,人们对能力持两种不同的内隐观念,即能力实现观和能力增长观。

持能力实现观的人认为能力是固定的,不可变的特质,持此观念的个体倾向于确立表现目标,希望在学习过程中表现或证明自己的能力。(由于这种人只想证明自己的能力,所以他会倾向于选择极端困难或极端容易的任务,以期减少失败的概率或减弱失败时的挫折感)

持能力增长观的人则认为能力可随学习而增长,持此观念的个体倾向于确立掌握目标,希望通过学习来提高自己的能力。(由于这种人期待成长,所以约有50%概率成功的任务最能引起他的动机,以期在这过程中获取更多的知识,提高更多的能力)

分析:本案例中王刚的持有能力实现观,他希望通过工作来表现自己的能力,且喜欢较容易的工作来表现自己的能力,当结果表现不佳时感受到更多的挫折感。李强持有能力增长观,因此他的感受是在工作中收获到更多的是知识和能力的提高,他喜欢更有挑战的工作,并认为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力可以不断提高,取得更好的业绩。

(2)情绪的评定兴奋说:阿诺德强调认知评价在情绪中的作用,认为刺激情境并不直接决定情绪的性质,从刺激出现到情绪的产生,要经过对刺激的估量和评价。情绪产生的过程是:刺激-评估-情绪。

阿诺德认为,情绪的产生是对刺激评定的结果,是大脑皮层兴奋的作用。认为刺激经过丘脑后,上传至大脑皮层,在皮层中得到评估,形成主观体验,再将这种态度下传至丘脑,发放到血管和内脏,产生生理变化。

“评定-兴奋”说重视大脑皮层在情绪产生中的作用,提出了情绪通过皮层认知评价才得以产生的重要观点,是情绪理论的一大突破。

分析:本案例中王刚在对自己的工作业绩结果经过大脑皮层的评估后首先产生的主观感受是挫败的情绪感受,而李强在对同样的结果进行评价后形成的主观体验是平和的情绪。案例对比说明了同样的刺激在大脑皮层经过不同的评定后的主观感受即情绪不同,带来的行为和生理唤醒也同样不同。

(3)总结:本案例中王刚和李强的表现能够让我们到对外在刺激S的认知评价0不同带来的结果R也不同(知情意是一个综合的整体,协调统一)而我们在0评价中每个人持有的认知,这里王刚和李强表现出不同的能力观,王刚-能力表现观,李强能力掌握观,持能力掌握观的个体在对刺激进行评价时更多的是希望通过活动提升自己,所以有更积极的情绪和行为。在组织管理中,管理者也应更多的引导和鼓励员工从工作中收货成长,因此提升员工工作感受,提高幸福感。

82、沙伊在西雅图随机选择500名被试,对其进行一系列认知能力测验。第一次测验时,被试的年龄范围为20-70岁,年龄相差5年的被试为一组,研究者每7年对这些被试进行一次测试,得到的部分结果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研究采用了何种研究设计?

(2)从图中能得到什么结论?

(3)解释认知老化理论的代表性观点?分别如何解释认知老化现象?

 8.jpg

【参考答案】

(1)该研究采用了聚合交叉研究设计。

(2)根据图中结果所示,可以得到的结论是:液体智力和晶体智力的发展变化趋势,如液体智力在20岁以后发展到顶峰,30岁以后逐渐降低,图中所示归纳推理能力、知觉速度、空间定向能力等液体智力都体现出了其发展趋势;晶体智力在人的一生中一直在发展,25岁以后发展速度渐趋平缓,图中言语记忆能力、数字能力等晶体智力体现出了其发展趋势。

(3)解释认知老化理论的代表性观点及其对认知老化现象的解释如下:

①感觉功能理论:该理论认为老年期认知能力的衰退,是由于感觉器官的衰退导致的;如:上了年龄耳朵聋了眼睛也花了。

②加工速度理论:认为由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老化,从而导致信息加工系统加工信息的所需时间太长,从而导致认知能力的衰退;加工深度减慢是认知功能年老衰退的主要原因。如:加减乘除也算的慢了。

③工作记忆理论:认为由于工作记忆广度随年龄老化而减少,从而影响了老年人的心算,推理等认知活动;工作记忆年龄差异可能是造成一系列认知作业表现年龄差异的原因。

④抑制理论:抑制机制的作用主要有两方面:一是防止无关信息进入工作记忆干扰有关信息,二是防止那些不再相关的信息继续留在工作记忆中;随着个体的衰老,这两种抑制机制的效率下降,干扰因素更容易进入到工作记忆中,降低活动的效率;该理论认为,有效的加工不但需要激活与当下任务有关的信息,更重要的是要同时抑制与当前任务无关的信息,老年人认知功能衰退往往是由于不能有效地抑制无关信息所致。如,做加减乘除时想着给孙子做饭。

⑤执行功能减退说:近年来神经生物学研究表明,额叶是老化最敏感的一个区,由于执行功能与大脑额叶皮层的特殊关系,认知功能的老化就与额叶皮层功能的减退有着密切关系。

83、在一项眼动研究中,呈现不同特征的人脸图片(正面、侧面;斜视、直视)来考察被试对这些图片的注视特点。每种实验条件单独为一个实验单元,每一实验单元包含64个试次,每个被试共完成256个试次。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方差分析表明,各因素的主效应显著,其中一个因素的方差分析结果为F(1.15)=20.598,P<0.001;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显著。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研究为何种实验设计?说明这种设计的特点。

(2)指出该研究中的因素和水平,以及使用的被试数量。

(3)根据方差分析结果和下图,说明所能得到的实验结论。

 9.jpg

【参考答案】

(1)该研究属于被试内设计。

①题干中“每种实验条件单独为一个实验单元,每一实验单元包含64个试次,每个被试共完成256个试次。”可以判断出每个被试完成了4个实验单元,即每个被试都接受了4种实验条件的处理。

②由题干“呈现不同特征的人脸图片(正面、侧面;斜视、直视)”可判断出该实验有2X2四种处理水平。

由①②可知,每名被试接受了所有水平的实验处理,所以该实验是被试内设计。

被试内设计的特点是所有的被试都会受到每一水平自变量的影响。这样,不但节省了被试人数,而且不同组的被试个体差异也得到了最好的控制。

(2)该研究中因素有两个。一个为脸部朝向,有两个水平:正面、侧面;另一个为目光朝向:有两个水平:正面、侧面。

该实验使用的被试为5名。主要的线索为“F(1.15)=20.598”,注意自由度为(1,15),1为某一个因素的自由度,15为被试内自由度。被试内自由度=n(pq-1),其中n为被试个数,p、q分别为两因素水平数,所以15=n(2X2-1),求得n=5。

(3)题干表明,两因素主效应显著,两因素交互作用显著。当两因素交互作用显著时,主效应已没有太大意义,直接分析交互作用。图中的结果表明,当人物脸部朝向是正面的时候,无论人物目光是斜视还是正视,被试对他们的注视时间没有显著差异,而当人物脸部朝向是侧面的时候,被试对斜视的人物的注视时间显著长于直视的人物。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部分来源于网络搜集整理,由本站编辑上传,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关键字: 考研真题   【责任编辑:小青】
  • 推荐阅读

距2024考研还剩

升研考研周末班·小班面授

姓名
电话

*提交信息代表您已同意升研教育《用户信息保护及隐私协议》

备考资料

咨询电话

400-000-8282

在线客服

点击咨询

关于我们加入我们版权声明客服中心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8-2023 www.shengyan985.com 升研教育 版权所有 全国客服热线:400-000-8282

京ICP备2023019160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30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