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考研辅导网 > 考研政治 > 政治真题

2019考研政治真题及参考答案解析

更新时间:2022-07-11来源:升研教育

升研教育考研频道为23考研、24考研的同学们整理了“2019考研政治真题及参考答案解析”的相关信息,希望对正在备考的你有所帮助。考研复习效率不高怎么办?自己备考抓不住重点?想报考985/211等热门院校,但是没把握?升研教育推出考研集训营,全日制封闭式面授,10余年授课经验的老师,浓厚的学习氛围助你冲击目标、一战上研!

2019考研政治真题及参考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16 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马克思、恩格斯始终站在革命斗争的最前沿,他们的一生是为推翻旧世界,建立新世界而不息战斗的一生。马克思恩格斯领导创建的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是( )

A、国际工人协会

B、正义者联盟

C、共产主义者同盟

D、社会主义工人国际

[答案] C

[解析]本题属于识记类知识点。马克思、恩格斯于1847年创建的共产主义者同盟,是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2、“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为淮北则为积,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橘逾淮为枳说明了( )

A、事物的发展变化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B、事物的普遍联系是通过中介来实现的

C、任何实体事物都是普遍联系之网上的一个网结

D、事物的变化和发展是一个过程

[答案] 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发展的知识点。题干说橘逾淮为枳发生这个变化的原因是水土发生了化。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

 

3、马克思指出,判断一个变革时代不能以该时代的意识为依据,相反,这个意识必须从物质生活的矛盾中去解释。这里的“物质生活的矛盾”从根本上说是

A、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现存冲突

B、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现存冲突

C、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现存冲突

D、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现存冲突

[答案] 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唯物史观相关知识点。题干说物质生活的矛盾即排除B,D。物质生活的矛盾即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的 原话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 这个意识必须从物质生活的矛盾中,从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现存冲突中去解释。”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

 

4、在以私有制经济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商品生产者的私人劳动生产的产品是否与社会的需求相适应,作为具体劳动的有用性质能否为社会所承认,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的矛盾是否能得到解决,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

A、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的矛盾

B、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

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D、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矛盾

[答案] 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知识点。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具有二重性,既是具有社会性质的社会劳动,又是具有私人性质的私人劳动。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5、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这一思想的核心要义是( )

A、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C、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D、坚持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答案] A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鲜明主题,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故A项正确。B项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的内容,故排除。C项是干扰项,故排除。D项是党在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内容。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项。

 

6、党的十八大以来,为更好的适应我国国家安全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我们党明确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宗旨是()

A、政治安全

B、经济安全

C、人民安全

D、军事、 文化、社会安全、

[答案] C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总体国家安全观。总体国家安全观是指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维护各领域国家安全,构建国家安全体系,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A项政治安全是根本,故排除。B项经济安全是基础,故排除。D项军事、文化、社会安全是保障,故排除。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项。

 

7、高度重视和不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是中国共产党从小到大、由弱变强,从挫折中奋起,在战胜困难中不断成熟的一大法宝,也是党领导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根本方针是()

A、全面加强党的执政本领

B、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

C、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

D、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

[答案] B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根本方针。“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是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根本方针。“全面”是基础。“严”是关键。“治”是要害。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项。

 

8、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全局,深刻把握现代化建设规律和城乡关系变化特征,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三农”工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目的是( )

A、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B、建立新型土地承包关系

C、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D、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答案] D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目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这段话是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高度概括。其中,“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导思想,“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或者总的工作思路,“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是讲从体制机制创新方面如何确保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项。

 

9、由于民族危机越来越严重,在维新派的推动和策划下,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颁布了“明定国是”谕旨,宣布开始变法,并在此后的103天中,接连发布了一系列推行新政的政令,史称“戊戌变法”, 又称“百日维新”。 戊戌维新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这是因为变法的政令()

A、触及了封建制度的根本

B、采纳了维新派提出的开国会等政治主张

C、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政治和经济诉求

D、带有彻底性和不妥协性

[答案] C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戊戌维新运动。“百日维新”期间颁布的各项政令大多是接受了维新派的建议而制定的,旨在开放一定程度的言论、出版、结社自由,使资产阶级享受一定程度 的政治权利,促进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因此,戊戌维新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项。

 

10、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积极发动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领导并取得完全胜利的工人斗争是( )

A、安源路矿工人罢工

B、香港海员罢工

C、京汉铁路工人罢工

D、开滦五矿工人罢工

[答案] A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斗争。2018年11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刘少奇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讲到,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刘少奇同志在工人运动和党在白区工作等方面作出杰出贡献。1922 年春天,刘少奇同志根据党的指示回国,参与领导闻名全国的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领导并取得完全胜利的工人斗争,提高了党组织在工人群众中的威信。他组织领导的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和汉冶萍总工会是当时全国最大的产业工会组织,成为激励全国工人运动的一面旗帜,刘少奇同志也因此成为我国着名工人运动领袖和主要领导人之一。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项。

 

11、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兵谏”,扣留了蒋介石。这就是震撼中外的西安事变。事变发生后,中共中央确定了促成事变和平解决的方针,其原因是中国共产党( )

A、为了团结国民党共同抗日

B、不赞成张学良、杨虎城的主张

C、工作重心转向城市斗争

D、接受了共产国际的指示

[答案] A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中国共产党从民族大义出发,为了团结国民党共同抗日,确定促成事变和平解决的基本方针,派周恩来等到西安,并参加张、杨同南京方面代表宋美龄、宋子文的和平谈判。蒋介石被迫作出了停止“剿共”、联合红军抗日等六项承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十年内战的局面由此结束,国内和平基本实现。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项。

 

12、1945年8月29日,重庆《大公报》就毛泽东赴重庆谈判发表了《毛泽东先生来了!》的社评,其中写道:“毛泽东先生来了,中国人听了高兴,世界人听了高兴,无疑问的大家都认为这是中国的的一件大喜事。”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的目的是( )

A、结束国共内战

B、商讨联合抗日

C、寻求外国援助

D、争取和平民主

[答案] D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重庆谈判。1945年8月14日、20日、23日,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共商“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为了争取和平民主,毛泽东不顾个人安危,于8月28日偕周恩来、王若飞赴重庆与国民党当局进行谈判。10月10日,双方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确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同意“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项。

 

13、2018年9月10日,全国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 )

A、把推进教育现代化作为根本任务

B、把建设教育强国作为根本任务

C、把全面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作为根本任务

D、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

[答案] D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社会主义国家教育的根本任务。习近平总书记今年9月10日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了关于教育的“首要问题”和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的重要论断。他指出:培养什幺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的有用人才。这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

 

14、马克思说:“人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自己才能达到完美。如果一个人只为自己劳动,他也许能够成为着名的学者、伟大的哲人、卓越的诗人,然而他永远不能成为完美的、真正伟大的人物。”这表明()

A、实现自我价值是创造社会价值的原因

B、人生价值是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C、人生社会价值可以代替自我价值

D、个人价值的实现取决于他人的认可

[答案] B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人生价值是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是人生价值的两个基本内容,自我价值是个体对自我物质和精神的满足程度,社会价值是个体对社会和他人所作出的贡献,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是辩证统一的,二者相互联系、相互区别、相互制约,一方面,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是个体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的前提和基础,另一方面,社会价值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条件,是个人价值实现的保障,没有社会价值,就没有自我价值,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15、2018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了《关于中美经贸摩擦的事实与中方立场》白皮书。白皮书指出,中美两国经济发展阶段、经济制度不同,存在经贸摩擦是正常的,关键是( ) 、

A、如何增进互信、促进合作、管控分歧

B、如何增加出口、降低关税、管控分歧

C、如何增加进口、消除逆差、管控分歧

D、如何加强合作、加征关税、管控分岐

[答案] A

[解析]根据《关于中美经贸摩擦的事实与中方立场》白皮书原文,“中美两国经济发展阶段,经济制度不同,存在经贸摩擦是正常的,关键是如何增进互信,促进合作、管控分歧。”故,本题答案为A

 

16、2018年4月27日,朝鲜国务委员会委员长金正恩与韩国总统文在寅在板门店韩方一侧的“和平之家”举行会晤。本次两国首脑会晤最重要的成果是共同签署并发表了( )

A、《北南共同宜言》

B、《北南关系发展与和平繁荣宜言》

C、《(板门店宣言)军事领域履行协议》

D、《为促进朝鲜半岛和平、繁荣、统一的板门店宣言》

[答案] D

[解析]根据题干以及事实内容,答案为D选项。

 

二、多项选择题: 17~33题,每小题2分,共34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7、虚拟现实投术是一种运用计算机仿真系统创建多源信思融合的交互式三维动态实景以及动作仿真的技术,可以给使用者提供沉浸性,多感知性,交互性的互动体验,虚拟现实技术所构造的虚拟环境说明( )

A、物质世界不再具有客观实在性

B、物质世界的存在形式具有多样性

C、信息是独立于物质和意识的第三种存在状态

D、人们可以通过实践创造出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现实状态

答案:BD

解析:本题考查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在内的整个世界,其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一方面,物质世界是统一的,即世界的本原只有一个一物质,物质的本质规定和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另一方面,世界的统一性是多样性的统一,而不是单一的无差别的统一。虚拟现实技术是人类在实践过程中借助已有的物质条件创造出来的一种新的技术形态说明了物质世界的存在形式具有多样性,故BD正确。A否认物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是一种错误观点。C表述错误,从哲学上看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归结起来无非是两大类现象: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没有所谓的第三种存在状态。

 

18、基因编辑是应对遗传性疾病的一种潜在治疗办法,但其技术运用极具争议,这不仅是因为基因的变化会传给后代并最终有可能影响整个基因库,而且更重要的是基因编辑会产生长远而深刻的社会影响,可能衍生出一系列棘手的伦理、法律和安全难题,正因如此,许多国家对人类基因编辑技术制定了相应的伦理、法律规范。人类严格控制基因编辑行为的原因在于()

A、人的实践活动要遵循真理尺度与价值尺度的统一

B、基因编辑技术可能突破人类的伦理道德底线

C、科学技术有时表现为异己的、敌对的力量

D、人的实践活动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答案:ABCD

解析:本题考查真理和价值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

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 人们的实践活动总是受着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制约,任何成功的实践都是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统一,是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基因编辑技术的运用可能衍生出一系列棘手的伦理、法律和安全难题,突破人类的伦理道德底线,即实践在价值尺度上招致失败,因此需要制定相应的伦理、法律规范使该实践活动遵循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故ABD正确。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如果错误地把科学技术应用于社会领域中,可能会导致和人们预想完全不同的效果。所以科学技术有时会表现为异已的、敌对的力量,故C正确。

 

19、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是追逐利润最大化。为了获得尽可能多的利润,分布在不同部门(业)的资本家之间必然展开激烈的竞争,而竞争的结果必将导致利润率的平均化。利润率平均化的过程意味着()

A、某企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有被其他资本家侵占的可能

B、各部门内不同资本家的等量投资所得到的利润大体上均等

C、各部门资本家在加强对工人阶级的剥削上有着共同的阶级利益

D、不从事直接生产的银行资本家所获得的利润总是低于平均利润

答案:AC

解析:本题考查平均利润的形成和剩余价值的分配。投资于不同生产部门的资本家,为获得更高利润率,相互之间必然会展开激烈竞争,这里的竞争手段是进行资本转移。如果甲部门资本家利润率高,乙部门资本家利润率低,乙部门的资本家不甘心,就会把资本从利润率低的部门撒出,转移到利润率高的甲部门,同理,其他利润率低于甲部门的资本家也会纷纷效仿乙部门资本家的行为,从而使得社会各个部门的利润率趋于平均化,这就是利润率平均化过程。

这一过程意味着:

①不同部门的资本家按照等量资本获取等量利润的原则来瓜分剩余价值,按照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的原则来瓜分剩余价值,并不意味着不同资本家能够获得相同量或均等的利润,故B错误;

②因资本是流动的,某企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可能被其他企业的资本家侵占;

③利润率的平均化实质,上也是剩余价值的被瓜分过程,各部门资本家在加强对工人阶级的剥削上有着共同的阶级利益。故AC正确。D错在“总是”,资本是不断运动的,银行资本家获得利润并不一定总是低于平均利润。

 

20、资本主义必然为社会主义所代替,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将在短期内自行消亡。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必然是一个复杂的、长期的历史过程,其原因在于()

A、任何社会形态的存在都有绝对稳定性

B、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C、资本主义社会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D、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还显示出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容纳的空间

答案: BCD

解析:本题考查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这是因为:

①任何社会形态的存在都有相对稳定性,从产生到衰亡都要经过相当长的时间跨度;

②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性决定了过渡的长期性;

③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还显示出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容纳的空间,说明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尚需长期的过程。故BCD正确。A表述错误,任何社会形态的存在都是一种相对的稳定性,而不是绝对的稳定性。

 

21、习近平指出: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现,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这对我们理解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的启示是( )

A、科学社会主义绝不是一 、成不变的教条

B、科学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没有必然的联系

C、科学社会主义是人类优秀文化传统的历史延续

D、科学社会主义在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的内容和形式

答案: ACD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把握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的科学态度。主要包括:

①既要反对将这些原则当作一成不变的教条,又要反对任何背离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的错误倾向;

②要善于把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与本国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回答和解决革命,建设、改革中的重大问题;

③紧跟时代和实践的发展,在不断总结新鲜经验中进,步 丰富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材料中的“四个不是"既说明了我国社会主义变革同历史文化的关系,又说明了我国社会主义变革同马克思主义、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国外现代化的关系,ACD三个选项均符合题意要求。B表述错误,科学社会主义正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物。

 

2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

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但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

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依据是( )

A、我国总体上仍处于不发达阶段

B、我国仍然面临极其复杂的国际环境

C、我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D、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只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历史阶段中的变化

答案:ACD

解析:本题考查新时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正确理解这一矛盾需要把握“变”与“不变”的关系:

①从“变”的方面看,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变成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②从“不变”的方面看,主要矛盾变了,但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因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故ACD表述均符合题意。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与面临什么样的国际环境无关,B不符合题意。

 

23、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民营经济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截至2017年底,我国民营企业数量超过2700万家,个体工商户超过6500万户,注册资本超过165万亿元。概括起来说,民营经济具有“五六七八九”的特征,即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我国经济发展能够创造中国奇迹,民营经济功不可没。这表明,民营经济已成为( )

A、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力量

B、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C、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主体

D、控制国民经济命脉的主导力量

答案: A BC

解析:本题考查民营经济的作用和地位。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内在要素,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成果,是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主体,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力量,故ABC正确。国有经济是控制国民经济命脉的主导力量,D表述错误。

 

24、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国家治理能力则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二者的关系主要表现为()

A、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

B、好的国家治理体系可以提高国家治理能力

C、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可以充分发挥国家治理体系的效能

D、国家治理体系越完备国家治理能力就一定越强

答案:ABC

解析:本题考查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之间的关系。即:

①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的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两者相辅相成。治理国家,制度起到根本性、长远性、全局性作用,但没有有效的治理能力,再好的制度也难以发挥作用,故A正确;

②同时,又不能把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等同起来,不是国家治理体系越完善,国家治理能力就越强,故D表述错误;

③必须把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结合在一起,把两者当作一个相辅相成的整体,故BC正确。

 

25、全免准确的理解和把握“一国”与“两制"的关系, 应在坚持“一国”基础上,实现“两制"”之间的和谐相处、相互促进。为此,必须做到()

A、把利用国际有利条件和发挥港澳优势有机结合起来

B、把坚持“一国”原则和尊重“两制"差异有机结合起来

C、把维护中央权力和保障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有机结合起、

D、把发挥祖国内地坚强后盾作用和提高港澳自身竞争力有机结合起来

答案: BCD

解析:本题考查“一国两制”基本方针。“一国”也即坚持,个中国,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核心,“两制”也即两制并存,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部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全面准确理解和把握“一国”与“两制”关系实质上是要正确处理好中国大陆,与中国港澳台地区的关系,具体而言要求:

①把坚持“一国"原则和尊重“两制”差异有机结合起来;

②把维护中央权力和保障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有机结合起来;

③把发挥祖国内地坚强后盾作用和提高港澳自身竞争力有机结合起来,任何时候都不能偏废,故BCD都正确。A与题意不符,它讲的是如何利用国际条件发,展中国港澳地区的问题,而题干问的是如何处理好中国大陆与中国港澳台的关系。

 

26、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就是要坚定文化自信。讲文化自信,我们有充足的理由和充足底气,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A、源自于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B、承继于激昂向上的革命文化

C、熔铸于生机勃勃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D、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答案: ABCD

解析:本题考查十九大报告内容。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是中国人民胜利前行的强大精神力量。故ABCD正确。

 

27、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工农革命军,开始创建以宁冈为中心的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毛泽东确定在井冈山建立根据地,是因为这个地区()

A、有较好的群众基础

B、地势险要且易守难攻

C、易于部队筹款筹粮

D、敌人的统治力量比较薄弱

答案: ABCD

解析:本题考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毛泽东之所以在井冈山创建革命根据地,是因为:

①大革命时建立过,党的组织、工会、农会和农民武装,党的革命影响仍然存在,党的群众基础较好;

②井冈山地处山区,远离中心城市和交通要道,敌人力量薄弱;

③井冈山位于湘赣边境,地势险要,易守难攻;④井冈山周围各县是自给自足农业经济,便于部队筹粮筹款,故ABCD正确。

 

28、1949年10月1日,首都军民30万人齐集北京天安门广场,欢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 )

A、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的胜利

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

C、中国共产党的地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D、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答案: ABC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具体包括:

①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范围内的执政党;

②标志着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的胜利;

③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社会在全国范围内的建立。故ABC正确。D表述错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是在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之后。

 

29、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曾指出:“我国农业近二十年来的发展速度不快,它同人民的需要和四个现代化的需要之间存在着极其殴打其的矛盾。”当时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有

A、农民的温饱问题尚未完全解决

B、农村的土地改革尚未完成

C、人民公社体制亟待改革

D、乡镇企业管理体制亟待改革

答案: AC

解析:本题考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面临两大问题:

①“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亟待改善;

②还有一亿多农民的温饱问题尚未解决。在此背景下党中央作出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决定,故AC正确。B表述错误,农村土地改革在1953 年已基本完成。D表述错误,乡镇企业在20世纪80年代才出现。

 

30、2018年4月,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把国家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式写入宪法,进一 步凸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

A、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遵循

B、构建人类命运共同的行动指南

C、增进社会团结和谐的最大公约数

D、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迫切要求

答案: ACD

解析:本题考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包括:

①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遵循;

②是增进社会团结和谐的最大公约数;

③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迫切要求,故ACD正确。B与题意不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奥合的价值观,而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符合世界历史发展规律的价值观。

 

3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道路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法制和德治,是治国理政不可或缺的两种方式。这是因为法制和德治

A、发挥作用方式东同

B、调整范围不同

C、所处地位不同

D、实现途径不同

答案: ABCD

解析:本题考查法治和德治的关系。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本题考查两者区别,ABCD符合题意。

 

32、 2018年6月22日至23日,中央外事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深入分析世界转型过渡期国际形势的演变规律,准确把握历史交汇期,我国外部环境的基本特征,统筹谋划和推进对外工作,其基本要求是()

A、既要把握国际环境总体稳定的大势,又要重视国际安全挑战错综复杂的局面

B、既要把握经济全球化持续发展的大势,又要重视世界经济格局深刻演变的动向

C、既要把握世界多极化加速推进的大势,又要重视大国关系深入调整的态势

D、既要把握各种文明交流互整的大势,又要重视不同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态势

答案:ABCD

 

33、2018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于10月25日至27日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习近平主席、李克强总理分别与其进行了会晤、会谈。中日双方就改善、发展两国关系及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交换了意见,在政治、经济、安全及其他国际问题、上达成诸多共识,取得务实成果,这些成果主要有()

A、双方一致确认将恪守中日四个政治文件的各项原则

B、签署了中日两国海上搜寻救助合作协定

C、签署了中日双边本币互换协议

D、双方一致同意将2019年作为“中日青少年交流促进年”

答案:ABCD

 

三、分析题:34~38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并回答问题。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

 

34、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1978年,中国正徘徊在一个新的十字路口,中国发展的逻辑是什么,中国现代化到底要通过何种方式抵达?自近代以来盘桓在中华民族头上的问题,再次成为时代之问。时间定格在这一刻。中国上百台印刷机转动,不同的报头之下,出现了同一个标题:校园的阅报栏前挤满年轻的面孔,无数学子闻风而至,阅读同一篇文章;千百人重新铺展稿纸,千百支笔重新抖落尘埃,准备书写同一个主题;被一种沉重的沉默笼罩的中国大地,随着第一声响动,忽然爆发出轰鸣。这是1978年5月,一篇名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的特约评论员

文章在《光明日报》一版刊发,掀起了席卷中国的真理标准大讨论,成为那支撬动改革开放的哲学杠杆。这场讨论,成为拨乱反正、改革开放的哲学宣言,不但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凝聚了思想共识,而且确立了中国改革进程的理论原则和思维模式。这场讨论,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一步深入, 既成为改革开放的前奏,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奏,使中国在道路探索上实现了理论创新与实践检验的良性互动。

这场讨论,成为中国社会思想现代化的重要一环,解放思想的力量、实事求是的精神,强有力地推动着中国由传统型社会向现代型社会演进,从封闭型社会向开放型社会过渡。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8年5月 11日)

 

材料2

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中国也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我们必须在理论上跟上时代,不断认识规律,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时代是思想之母,时间是理论之源。只要我们善于聆听时代声音,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二十一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一定能够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

摘自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一在中国 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1)如何理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5分)

(2)从实践标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的关系,谈谈你对“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的认识。(5 分)

 

[参考答案]

(1)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检验真理就是检验人的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是否相符合以及符合的程度。检验真理的标准,既不能是主观认识本身,也不能是客观事物。只有那种能够把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联系和沟通起来,从而使人们能够把二者加以比较和对照的东西,才能充当检验真理的标准。具有这种特性的东西,只能是作为主客观联系的桥梁、纽带或“交错点”的社会实践。

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实践能够把一 定的认识、理论变成直接的、实实在在的现实,把主观的东西变为客观的东西。如果实践的结果与实践之前的认识和预想相符合,那幺,之前的认识就得到了证实,成为真理性的认识。实践的直接现实性的品格,是实践能够成为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主要根据。

 

(2)

“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说明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是确定性的,又是不确定性的,实践标准是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

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即绝对性是指:

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此外再无别的标准;

②凡经过实践证明了的一切认识都是客观真理,都具有不可推翻的性质:

③实践能够检验一切认识,即使当前的实践还不能加以判定,最终也会被以后的实践做出裁决。

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是指:

①一定历史阶段上的具体实践具有局限性,它往往不能充分证明或驳倒某一认识的真理性:

②实践检验真理是一个过程, 不是一次完成的;

③已被实践检验过的真理还要继续经受实践的检验。

因此,我们必须把实践对真理的检验,看作是全部人类的实践即无数个别的、历史发展着的、整个社会的实践对真理的检验。实践检验和证明真理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永远不会完结。

 

35、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深圳故事始于改革开放之初。当时,以时任广东省委第一 书记习仲勋同志为代表的改革先行者向中央提出创办对外加工贸易区的设想建议,邓小平同志审时度势,创造性地提出“可以划出一块地方,就叫做特区”。1980年,深圳蛇口工业区一声炮响,拉开了经济特区建设大幕。特区建 立前,深圳还只是一个仅有两条小巷和一条200米长小街的小渔村:今天的深圳,已是一座充满魅力、动力、活力和创新力的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创造了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发展的奇迹,被誉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样板间”。如果把视线聚焦到党的十八大以来这五年多,深圳故事更是精彩纷呈。五年来,深圳扎实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在高质量发展中发力,发展动力持续增强,百姓福祉稳步改善,城市文明进一步提升, 绿色发展特质更加凸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深圳依然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

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起源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忠实践行地,深圳故事连着中国故事,深圳的成就是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并迎来从富起来到强起来伟大飞跃的生动缩影。改革开放40年来,接可比价格计算,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约9.5%,7亿多人成功脱贫;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把改革开放提升到新的战略高度,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40年的辉煌成就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8年4月 10日、5月21日)

 

材料2

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后首次离京考察,首站即到改革开放中得风气之先的深圳,现场回顾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宜示继续推进改革开放的坚定信念,他指出,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历史上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新时期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现在我国改革开放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我们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

时隔近6年,习近平总书记予2018年10月再次南下广东,他考察调研时指出,党的十八大后我考察调研的第一站就是深圳, 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再来这里,就是要向全世界宜示中国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我们要不忘改革开放初心,认真总结改革开放40年成功经验,提升改革开放质量和水平,他反复强调,进入新时代,国际国内形势发生广泛而深刻变化,改革发展面临着新形势任务新挑战,必须以改革开放的眼光看待改革开放,抓住机遇、迎接挑战,高举新时代改革开放旗帜,继续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8年10月26日),人民网(2018年10月26日)

 

(1)为什幺说“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5 分)

(2)如何理解进入新时代必须“以改革开放的眼光看待改革开放”? (5 分)

 

[参考答案]

(1)

题干中“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充分论证在新时时代背景下坚持改革开放基本国策的重要性。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巨大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做出了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这是中国处于历史转折关头作出的战略抉择。做出了将全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伟大决策,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中国由此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

从国际环境看,世界范围兴起的新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以更快速度向前发展,赶上时代潮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革开放是必由之路。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关键抉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的重要法宝,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由之路。

 

(2)

“进入新时代以改革开放的眼光看待改革开放"充分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最新的历史定位、面临新矛盾和历史任务,新的使命和新的矛盾需要改革开放手段加以解决。

改革开放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存发展之道。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改革中出现的问题要用改革的办法来解决,停滞和倒退没有出路,要将改革进行到底。改革过程中并非坦途也唯有改革才有出路。既要看到发展中的成就,也要看到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要用深化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改革开放40年,在这一探索过程总结了成功的经验,为后续继续深入改革提供借鉴,与此同时也出现了历史性难题,为进行创新性探索提供启发。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传播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面对世界怎幺了,我们怎幺办,贡献出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实践证明,我们走改革开放这条路是一条正确道路,只要锲而不舍、一以贯之、再接再厉,必然创造出新的更大奇迹。

 

36、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马克思主义不仅深刻改变了世界,也深刻改变了中国,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凭着坚船利炮野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华民族陷入内忧外患的悲惨境地、近代以后,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就成为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在旧式的农民战争走到尽头,不触动封建根本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屡屡碰壁,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革命和西方资本主义的其它种种方案纷纷破产的情况下,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给苦苦探寻救亡图存出路的中国人民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全新选择。

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团结带领人民经过长期奋斗,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行了社会主义的艰辛探索,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团结带领人民进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使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

 

材料2、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 给世界上那些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摘自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度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一在中国共产党 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1)如何理解马克思列宁主义给中国人民“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全新选择"? (5 分)

(2)中华民族实现了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并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说明了什幺?

 

[参考答案]

(1)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给中国人民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全新选择: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改变中华民族的命运,中国人民和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艰苦的探索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然而旧式农民革命,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革命以及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其他种种方案,因其各自的局限性和缺点,都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没有坚强的领导核心,没有科学的指导思想。十月革命推动中国的先进分子把目光从西方转向东方,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

十月革命给予中国人的启示有:

①中国可以学习俄国走社会主义道路:

②中国可以学习俄国科学社会主义思想:

③中国可以学习俄国广泛发动群众的革命方法。

除此之外,新文化运动的推动和影响,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准备了思想和文化的条件。五四运动中,有力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1921 年7月,中国共产党一大在上海召开,会议确立了党的指导思想为马克思主义。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中国革命出现了新局面。中国革命从此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坚强的领导核心、正确的纲领和奋斗目标以及全新的革命方法。

 

(2)

“三次飞跃”证明了:

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团结带领人民经过长期奋斗,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一伟大飞跃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团结带领人民进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使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

这一伟大飞跃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新时代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全方位、开创性历史成就,发生深层次、根本性历史变革,中华民族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一伟大飞跃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37、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2018年9月30日,在我国第五个烈士纪念日到来之时,党和国家领导人同各界代表向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敬献花篮,表达着13亿多人民对英烈的深切缅怀和崇高敬意。

人民英雄纪念碑基座上镶嵌的8幅革命历史浮雕,镌刻了从虎门销烟到解放战争时期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而牺牲的人民英雄。这一纪念中国革命胜利的全景图,凝聚了无数先烈的铁骨精魂,更象征着中国人民不忘历史、砥砺奋进的民族精神。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一面镜子。以 史为鉴,才能避免重蹈覆辙。对历史,我们要心怀敬畏、心怀良知。历史无法改变,但未来可以塑造。”“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英雄烈士的事迹和精神是中华民族共同的历史记忆和宝贵的精神财富。

一段时间以来,历史虛无主义思潮沉渣泛起。社会上质疑英雄烈士、歪曲历史的现象和行为不时出现,造成了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引起了社会舆论的高度关注。在社会各界不断的呼声中,2018年4 月27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全票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英雄烈士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受法律保护,禁止歪曲、丑化、亵渎、否定英雄烈士的事迹和精神,宣扬、美化侵略战争和侵略行为将被依法惩处直至追究刑责。英雄烈士保护法生效一个月后,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相继下发通知要求依法惩处侵害英雄烈士权益、形象等违法行为;文化和旅游部部署县查处抹黑英雄烈士等英雄烈士等违法违规经营行为;各主要互联网文化单位纷纷采取措施清理违规信息、视频和账号:多地检察机关针对侵害英雄烈士名誉等问题依法启动诉讼程序。

“昨天你用生命捍卫我我们,今天我们用法律保护你。”网友真挚的话语道出了人们对英雄烈士的敬意和爱戴。从设立烈士纪念日“立大德于社会”,到缅怀英雄烈士仪式“扬大义于国家”,再到制定英雄烈士保护法“布大信于天下”,一系列致敬英烈、崇尚英雄的国家行动,筑起了民族复兴征程的闪亮灯塔。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8 年4月6日),《人民日报》(2018年6月13日、10月1日等)

 

(1)如何理解“英雄烈士的事迹和精神是中华民族共同的记忆和宝贵的精神财富"? (5 分)

(2)从法律社会作用的角度,分析为什幺要用法律的名义保护英雄烈士?(5分)

 

[参考答案]

(1)

烈士精神指的是中国革命道德。中国革命道德是中国共产党人、人民军队、一切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与改革中所形成的优良道德。继承和弘扬中国革命道德传统,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重大意义。

首先,有利于坚定信念,加强和巩固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崇高的信念是共产党人追求真理、开拓创新的精神动力,加强理想信念的教育,有利于充实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有利于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其次,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革命道德是先进价值观在道德领域的集中体现,蕴含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思想道德资源。

再次,有利于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能够引导人们正确对待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国家利益,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当中。

最后,有利于培育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净化社会人际关系,抵制各种腐朽思想,传播正能量。

(2)

以法律保护烈士及事迹,是基于当前的国际国内环境提出的十分必要的重大举措,也表现出了德治需与法治紧密结合,尤其是法治对道德的支撑作用。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国是基本方略,法治具有根本性、决定性和统一性,它强调对任何人都一律平等,任何人都必须遵守法律。法治发挥作用,要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主要依靠法律的预测作用,惩罚作用,威慑作用和预防作用。法治主要依靠制定和实施法律规范的形式来推进和实施,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的颁布为契机,在日常中继承和发扬中国革命道德,坚决抵制玷污英雄烈士的行为,就体现出了法治对道德的支撑作用,也体现出我们运用法治手段解决道德领域的突出问题。

从道德角度来说,继承和弘扬中国革命道德传统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从法律角度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的颁布,可以有力打击玷污英雄烈士的行为,维护道德领域的气正风清。

 

38、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2018年,中国相继举办了四大主场外交活动:博鳖亚洲论坛年会、上海 合作组织峰会、中非合作论坛峰会、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习近平悉数出席并作重要主旨演讲,深入阐述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思想,为世界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产生了日益广泛而深远的国际影响。主场外交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外交一大亮点, 已成为全新的“中国名片”。

坚持开放共贏共创美好未来

2018年4月10日,习近平在博鏊亚洲论坛年会开幕式上发表题为《开放共创繁荣创新引领未来》的主旨演讲,强调“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让我们坚持开放共赢,勇于变革创新,向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不断迈进,共创亚洲和世界的美好未来!”

面向未来,习近平为各国携手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一步明确了路径: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对话协商、共担责任:同舟共济、合作共贏;兼容并蓄、和而不同;敬畏自然、珍爱地球。

弘扬“上海精神”增添时代内涵

2018年6月10日,上海合作组织扩员后的首次峰会在青岛举行,习近平在题为《弘扬“上海精神"构建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讲话中强调,“上海精神”是上合组织的灵魂和共同财富,必须加以坚持和弘扬,习近平提出的发展观、安全观、合作观、文明观和全球治理观,为“上海精神”增添了新的时代内涵,赋予上合组织新的历史使命。习近平呼吁各方齐心协力构建命运共同体,经各方协商一致,“确定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同理念”"被写入青岛宜言,成为上合组织8国最重要的政治共识和努力目标。

中非携手同心共同促进发展

2018年9月3日,习近平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发表题为《携手共命运同心促发展》的主旨讲话,对中非特色鲜明的合作共赢之路,做出清晰概括:真诚友好、平等相待,义利相兼,以义为先;发展为民,务实高效,开放包容、兼收并蓄。习近平提出要携手打造责任共担,合作共贏、幸福共享、文化共兴,安全共筑、和谐共生的中非命运共同体;在中非合作计划全面落实的基础上,未来三年和今后一段时间 重点实施“人大行动"为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指明了行动路径,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树立了典范。

扩大对外开放机遇世界共享

2018年11月5日,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隆重举行。习近平、《共建创新包容的开放型世界经济》的主旨演讲中强调更高水平的脚步不会停滞!中国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脚步不能停滞!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脚步不会停滞!习近平同时强调,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不是中国的独唱,而是各国合唱,中国将在激发进口潜力,持续放宽市场准入,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推动多边和双边合作深入发展等方面加大进一步开放的力度。与世界各国向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目标不懈奋进,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摘编自《人民日报》

 

(1)为什幺说主场外交已成为全新的“中国名片"? (4 分)

(2)中国主场外交贯穿着怎幺样的外交关系理念?中国为世界发展提供了哪些智慧和方案? (6 分)

 

[参考答案]

(1)

进入新时代,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并日益走进世界舞台的中央。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世界期盼中国关于世界和平、发展、治理的声音。中国以负责任大国的身份,全面对外开放,着力打造对外开放的新高地,积极组织主场国际外交活动,推动多边和双边外交发展,引领世界和平、发展和治理潮流,吸引了世界关注的目光。

 

(2)

中国通过中非合作论坛、上海合 作组织会议、博鳌论坛、进博会等主张外交,传播了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重大理念主张。针对世界和平、发展、治理三大赤字,中国倡导建设“一带一路”,表明中国将进一步扩 大对外开放,坚定不移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坚定不移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坚定不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部分来源于网络搜集整理,由本站编辑上传,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关键字: 考研政治真题   【责任编辑:小青】

距2024考研还剩

升研考研周末班·小班面授

姓名
电话

*提交信息代表您已同意升研教育《用户信息保护及隐私协议》

备考资料

咨询电话

400-000-8282

在线客服

点击咨询

关于我们加入我们版权声明客服中心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8-2023 www.shengyan985.com 升研教育 版权所有 全国客服热线:400-000-8282

京ICP备2023019160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30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