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考研辅导网 > 考研政治 > 史纲

考研政治:史纲知识点(维新运动)

更新时间:2022-07-09来源:升研教育

升研教育考研频道为23考研、24考研的同学们整理了“考研政治:史纲知识点(维新运动)”的相关信息,希望对正在备考的你有所帮助。考研复习效率不高怎么办?自己备考抓不住重点?想报考985/211等热门院校,但是没把握?升研教育推出考研集训营,全日制封闭式面授,10余年授课经验的老师,浓厚的学习氛围助你冲击目标、一战上研!

本篇为大家整理了考研政治中近代史纲要的一些知识点,供大家参考。

 

维新运动(戊戌变法):

 

1、戊成维新运动的兴起

甲午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中国面临空前的民族危机。亡国灭种的威胁迫使中国人去寻找救亡之道,探求新的救国方案。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一 场维新救亡运动。


(1)维新运动的背景条件

时代背景:甲午战争惨败后,帝国主义掀起划分中国狂潮,造成了新的民族危机,激发了新的民族觉醒。

物质条件和阶级基础: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有了初步的发展,已经登上历史舞台。

思想基础:日本向西方学习有成效,中国人也想向日本学。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维新思想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资产阶级的改良思想迅速传播开来,逐步形成为变法维新的思潮,并发展成一场变法维新的政治运动。


(2)维新派倡导救亡和变法的活动

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为主要代表人物的资产阶级维新派,采取了一系列的行动宣传维新主张,包括:

①向皇帝上书。②著书立说。③介绍外国变法的经验教训。④办学会、设学堂、办报纸等。

影响较大的学会有强学会、南学会、保国会等。

影响较大的报纸有梁启超任主笔的上海《时务报》、严复主办的天津《国闻报》以及湖南的《湘报》等。

重要的学堂有:广州万木草堂、长沙时务学堂等。他们还向光绪皇帝建议设立京师大学堂。


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

维新运动的高涨,引起了守旧势力的反对。

封建守旧派和反对改变封建政治制度的洋务派,利用自己的地位和权力,对维新思想发动攻击,斥之为异端邪说,指责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士是名教罪人士林败类。于是维新派与守旧派之间展开了一场激烈论战。

张之洞写了《劝学篇》,宣扬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反复强调封建的纲常伦理不可变。这本书成为对抗维新变法的代表作。

论战主要围绕以下三个问题展开:

第一,要不要变法。

第二,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第三,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西学。

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这场论战,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论战所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进一步开阔了新型知识分子的眼界,解放了人们长期受到束缚的思想,也开始改变社会风气,为维新变法运动作了思想舆论准备。

昙花一现的百日维新

1898611日,光绪皇帝颁布了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开始变法。其内容归纳起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政治方面,改革行政机构。提倡向皇帝上书言事;准许旗人自谋生计,取消他们享有国家供养的特权。

(2)经济方面,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决算。保护和奖励农工商业和交通采矿业:修筑铁路;办商学、商报,设立商会等各类组织。

(3)军事方面,裁减旧式绿营兵,改练新式陆军;采用西洋兵制,练洋操,习洋枪等。

(4)文化教育方面,创设京师大学堂,提倡西学,废除八股设,翻译外国书籍,派人出国留学。


百日维新中颁布的各项政令是接受了维新派的建议而制定的,旨在开放一定程度的言论、出版、结社自由,使资产阶级享受一定 程度的政治权利,促进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封建官僚制度。因此,戊戌维新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具有进步意义。但是,在光绪皇帝发布的新政诏令中,并没有采纳维新派多次提出的设议院、开国会、制宪法等政治主张。这些政令和措施并未触及封建制度的本质,所要推行的是一种十分温和的改良方案。

维新派经过光绪皇帝试图推行的温和的不彻底的改革,遭到了封建守旧势力的激烈反对。光绪皇帝所颁布的新政命令,由于中央和地方守旧官僚们的抵制,大多未能付诸实施。一批聚集在慈禧太后周围的守旧势力还试图对维新派进行反击和镇压。经过密谋策划,守旧势力于1898921日发动政变,慈禧太后以训政的名义,重新垂帘听政,将光绪皇帝囚禁于中南海瀛台,同时下令搜捕维新人士。康有为、梁启超被迫逃亡国外。谭嗣同则拒绝了要他出走日本的劝告,与其他5人同遭杀害,史称戊成六君子。临刑前, 谭嗣同引颈高呼:有心杀贼, 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表现了为改革维新以死相拼、勇往无前的大无畏精神。


1898百日维新如同昙花一现,只经历了103天就天折了。除京师大学堂(京大学的前身)被保留下来以外,其余一切新政措施都被废除。戊戌维新运动宜告失败


2、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教训

(1)、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

戊戌维新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它在中国近代史上仍然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

①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维新派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掀起了变法图存、维护民族独立和发展资本主义的救国运动,反映了时代的要求。

②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 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维新派突破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的局限,鼓吹民权,提倡开议院,要用君主立宪制取代君主专制制度。戊戌维新运动虽然未能成功,但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制度。

③戊戌维新运动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在维新运动期间,维新派大力传播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宣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社会进化观念,批判封建君权和封建纲常伦理,有利于民主思想在中国的传播,有利于人们的思想解放。对近代教育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④维新派在改革社会风气方面也有不可低估的意义。维新派主张革除吸食鸦片及妇女缠足等恶俗陋习,提出剪辫易服的主张,倡导讲文明、重卫生、反跪拜等。


(2)、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主要是由于维新派自身的弱点和遇到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

维新派本身的弱点和局限突出地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不敢否定封建主义

在政治上,维新派不敢根本否定封建君主制度,只是幻想通过和平、合法的手段,实现自上而下的改革,让资产阶级和开明士绅的代表参加政权,逐步实现君主立宪。

在经济上,尽管要求发展民族资本主义,但没有触及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一封建土地所有制。

在思想上,他们虽然提倡学习西学,却仍要抬出封建思想的权威孔子的旗帜,借古代圣贤之名托古改制

②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他们虽然大声疾呼救亡图存,却又幻想西方列强能帮助自己变法维新。而帝国主义列强决不愿意中国成为一一个独立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英、日帝国主义虽然表面上同情维新派,但始终未能给予实质性的具体援助。

③脱离了人民群众。

维新派的活动基本上局限于官僚士大夫和知识分子的小圈子。他们不但脱离人民群众,而且害怕甚至仇视人民群众。


经验教训

戊戌维新作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第一次表演,显示了民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的政治朝气,表达了这一新 兴阶级的政治追求。

戊戌变法以悲剧性的失败而告终,不仅暴露出这个阶级的软弱性,同时也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走自上而下的改良的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要想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必须用革命的手段。


中国社会的各个阶级在面临亡国灭种之灾的情况下,提出了不同的改造中国的方案。从农民阶级的改朝换代,地主阶级的洋务自救,到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戊戌维新,在中国都没有行得通。它们以自身的失败昭示一个真谛:中国的封建专制制度已经是穷途末路,需要一个新的强有力的阶级领导一场流血革命将其摧毁。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部分来源于网络搜集整理,由本站编辑上传,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关键字: 【责任编辑:小青】
  • 推荐阅读

距2024考研还剩

升研考研周末班·小班面授

姓名
电话

*提交信息代表您已同意升研教育《用户信息保护及隐私协议》

备考资料

咨询电话

400-000-8282

在线客服

点击咨询

关于我们加入我们版权声明客服中心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8-2023 www.shengyan985.com 升研教育 版权所有 全国客服热线:400-000-8282

京ICP备2023019160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30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