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考研辅导网 > 教育学考研 > 真题资料

202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真题即参考答案

更新时间:2023-05-26来源:升研教育

升研教育考研频道为23考研、24考研的同学们整理了“202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真题即参考答案”的相关信息,希望对正在备考的你有所帮助。考研复习效率不高怎么办?自己备考抓不住重点?想报考985/211等热门院校,但是没把握?升研教育推出考研集训营,全日制封闭式面授,10余年授课经验的老师,浓厚的学习氛围助你冲击目标、一战上研!

202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真题即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65小题,每小题2分,共13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1、《论灵魂》是一本古典的著作,它总结了西方人对心理的认识,其作者是(   )。

A、柏拉图

B、苏格拉底

C、亚里士多德

D、笛卡尔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亚里士多德对灵魂的实质、灵魂与肉体的关系、灵魂的种类与功能等问题从理论上进行了探讨。他的著作《论灵魂》是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著作。

2、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用fMRI技术研究不同任务引起的大脑皮层激活状态的变化,该研究方法属于(   )。

A、测验法

B、观察法

C、调查法

D、实验法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实验法是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

3、下列心理现象中,可以用视觉现象中的侧抑制现象来解释的是(   )。

A、马赫带

B、普肯耶现象

C、闪光融合

D、视觉掩蔽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所谓马赫带是指人们在明暗变化的边界上,常常在亮区看到一条更亮的光带,而在暗区看到一条更暗的线条。我们可以用侧抑制来解释马赫带的产生。

4、韦伯定律适用的刺激强度是(   )。

A、低强度

B、中等强度

C、高强度

D、各种强度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韦伯定律虽然揭示了感觉的某些规律,但它只适用于刺激的中等强度。换句话说,只有使用中等强度的刺激,韦伯分数才是一个常数。

5、对自利偏差能够进行较好解释的理论是(   )。

A、社会学习理论

B、印象管理理论

C、社会互动理论

D、行为归因理论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自利偏差即自我服务偏差,是指个体一般都对良好的行为采取居功的态度,对不好的、欠妥的行为则会否认自己的责任。这种归因方式主要是因为人们想要维护自己好的形象,即印象管理理论——人们总是试图创造一个特殊的、良好的印象以使他人对自己有一个好的评价;或尽量让别人相信,成功完全是由于自己本身,而失败不能怪自己。

6、下列不属于人耳声音定向物理线索的是(   )。

A、时间差

B、强度差

C、相位差

D、音色差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两耳离开声源的距离不同而造成的两耳声音刺激的时间差、强度差和相位差,成为人对声音方位的主要线索。

7、根据维纳的归因理论,运气归因属于(   )。

A、内部稳定不可控

B、内部不稳定可控

C、外部稳定不可控

D、外部不稳定不可控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运气属于外部的不可控的不稳定的因素。

8、个体进入催眠状态,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进入睡眠状态

B、主动活动性降低

C、受暗示性提高

D、脑电波和清醒状态相类似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被催眠的个体很容易被暗示。催眠状态下,个体的思维、言语和活动均在催眠师的指示下进行,因此主动活动性降低。被催眠的个体在催眠过程中,大脑的α波和β波将占优势,和个体处于清醒的放松状态下的特征相类似。存在一个普遍的误解:认为被催眠和睡眠的状态非常类似。但事实上,被催眠之后,被催眠者仍然记得在催眠过程中他们的经历,除非催眠师要求他们忘记。

9、根据詹姆斯-兰格理论,下列选项中,支持此观点的是(   )。

A、脊髓受损的患者情绪感受性会降低

B、药物引起的生理变化,不会导致情绪变化

C、机体、上的生理变化对情绪影响的差异不大

D、植物性神经系统引起生理变化缓慢,情绪体验瞬息变化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詹姆斯和兰格均认为情绪是对身体生理变化的知觉,直接由生理变化引起,B错误;植物性神经系统已经引起生理变化缓慢,那么情绪体验也会有所变化,D错误;詹姆斯认为情绪是对身体变化的知觉,C错误。

10、小李办公桌的螺丝松了,一时找不到螺丝刀,小李想不到用小水果刀也可以拧螺丝,体现出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是(   )。

A、功能固着

B、思维定势

C、动机水平

D、知识表征方式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人们把某种功能赋予某种物体的倾向称为功能固着。如盒子是装东西用的,笔是写字用的等。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人们能否改变事物固有的功能以适应新的问题情境的需要,常常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

11、“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读者根据诗句的描述,在头脑中生成相应的形象是(   )。

A、视觉表象

B、遗觉表象

C、想象表象

D、感觉表象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有意想象是指根据言语的描述或图样的示意,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因此从题干中可知为想象表象。

12、人们通过发音器官或手的活动,用言语把所要表达的思想说出来写出来或用手势表达出来的过程叫(   )。

A、语言知觉、

B、语言表征

C、语言产生

D、语言理解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言语产生也叫言语表达,包括说话、书写和手势语三种形式。

13、与单词的视觉记忆有关,并有助于实现视觉与听觉跨通道联合的皮层区域是(   )。

A、布洛卡区

B、威尔尼克区

C、艾克斯勒区

D、角回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言语视觉中枢位于角回,该区受到损伤会产生失读症,病人看到文字却不能认得,并使口头言语与书面言语失去了相互转换的功能,即有助于实现视觉与听觉跨通道联合。

14、艾克曼关于情绪的研究,下列哪个不属于人的基本情绪(   )。

A、愤怒

B、悔恨

C、恐惧

D、惊讶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艾克曼在1972年提出的基本情绪,包含愤怒、厌恶、恐惧、快乐、悲伤、惊讶,不包含悔恨。

15、下列哪个选项属于吉尔福特的三维结构模型(   )。

A、内容、操作、产物

B、认知、语义、类别

C、记忆、关系、符号

D、行为、评价、蕴涵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吉尔福特认为智力可以分为三个维度,即内容、操作和产品。

16、对个人服从权威进行经典实验研究的是(   )。

A、阿希

B、津巴多

C、谢里夫

D、米尔格拉姆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服从的经典实验是1963年米尔格拉姆所做的电击实验。该实验考察了当权威的要求与道德的要求相抵触时会发生什么行为,引发了顺从的极端表现形式—服从。

17、根据社会渗透理论,与一个人初步交往时须遵循的规范是(   )。

A、相互性原则

B、交换性原则

C、互补性原则

D、连续性原则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社会渗透理论指出,与他人刚认识时,人们在自我展露的时候遵守相互性规范,即自己的展露水平与他人的展露水平相对应,他人展露水、平高时自己的也高,他人展露水平低时自己的也低。

18、易罹患冠心病的人格是(   )。

A、A型人格

B、B型人格

C、C型人格

D、T型人格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A型人格的主要特点是:性情急躁,缺乏耐性。他们的成就欲高、上进心强、有苦干精神、工作投入、做事认真负责、时间紧迫感强、富有竞争意识、外向、动作敏捷、说话快、生活常处于紧张状态,但办事匆忙、社会适应性差,属不安定型人格。具有这种人格特征的人易患冠心病。

19、树立一定目标,采取外部行为,并克服困难的心理特征是(   )。

A、情绪特征

B、态度特征

C、意志特征

D、人格特征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意志是有意识地支配、调节行为,通过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20、1922年出版的《衰老:人的后半生》一书的作者是(   )。

A、高尔顿

B、普莱尔

C、卡特尔

D、霍尔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霍尔是最早正式研究老年心理的心理学家,于1922年出版了《衰老:人的后半生》一书。

21、埃里克森认为人格发展中可能存在“合法延缓期”,可能出现的时期是(   )。

A、幼儿期

B、青年期

C、中年期

D、老年期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埃里克森认为,青年期的主要心理发展任务之一是自我同一性的确立及防止同一性扩散,体验忠诚的实现。这一时期青年可以合法地延缓所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因此又称为延缓偿付期。

22、母亲在场时婴儿积极探索活动;母亲离开后会焦虑不安;母亲回来后恢复平静并寻求与母亲的接触,其依恋类型是(   )。

A、回避型

B、反抗型

C、迟缓型

D、安全型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艾斯沃斯利用陌生情境法将婴儿的依恋类型分为三种,即安全型、回避型和反抗型。题干中描述的为安全型依恋类型。

23、认为游戏是儿童认识新的复杂客体和事件的途径方法,是巩固和扩大概念和技能的方法,是使思维和行为结合起来的手段。支持这种观点的理论是(   )

A、精神分析

B、认知动力说

C、觉醒-寻求说

D、复演说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当代游戏理论的认知理论。皮亚杰认为,游戏是儿童认识新的复杂客体和事件的方法,是巩固和扩大概念和技能的方法,是使思维和行为结合起来的手段。儿童在游戏中并不发展新的认知结构,而是努力使自己的经验适合于先前存在的结构。

24、68个月儿童的社交行为指向具体的玩具或物品,大部分社交行为由单方面发起,此时,儿童处于的同伴交往发展阶段是(   )。

A、以客体为中心阶段

B、简单交往时期

C、互补性交往时期、

D、同伴游戏时期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婴儿同伴交往的发展阶段:“以客体为中心”阶段(6~8个月);简单交往时期(9~13个月);“互补性交往”时期。

25、一般来说,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关键年龄阶段是(   )。

A、4~5岁

B、7~8岁

C、10~11岁

D、13~14岁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之一:从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存在着关键年龄,即小学四年级,10~11岁。

26、提出“学生掌握学科基本结构最好方法是发现法”的心理学家是(   )。

A、维果斯基

B、皮亚杰

C、桑代克

D、布鲁纳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布鲁纳是美国著名的认知教育心理学家,他反对以强化为主的程序教学。布鲁纳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

27、在连续强化条件下,新反应习得的特点是(   )。

A、建立快,消退也快

B、建立慢,消退也慢

C、建立快,消退慢

D、建立慢,消退快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在连续的强化的条件下,新的行为建立快,消退也快;在间歇强化的条件下,新的行为建立慢,消退也慢。

28、一个受了处分的学生因为做了好事而被撤销处分,该生此后做好事的频率增加。这属于(   )。

A、正强化作用

B、负强化作用

C、惩罚作用

D、消退作用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对于符合组织目标的行为,撤销或减弱原来存在的消极刺激或者条件以使这些行为发生的频率提高。本题撤销的是处分这个消极刺激,使得良好行为增加。

29、学生在学习了“亲社会行为”的概念之后,疫情期间,了解到“居家隔离”“佩戴口罩”也是一种亲社会行为,这属于(   )。

A、相关类属学习

B、派生类属学习

C、并列学习

D、归纳学习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下位关系:新学习的内容类属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包摄性较广的观念。本题考查下位关系中的两种形式:派生类属指新内容可由己有内容直接派生,或仅仅是命题的例证;相关类属指新内容扩展或限定已有命题,使其精确化。

30、掌握目标导向的学生倾向于把学业成败归因于(   )。

A、能力高低

B、努力程度

C、任务难度

D、运气好坏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掌握目标导向的学生把目标定位在掌握知识和提高能力上,认为达到这个目标就是成功。结合韦纳三维归因理论,学生倾向把学业成就归因于努力程度。

31、下列选项中,属于学习过程的内部动机成分是(   )。

A、认知内驱力

B、社会交往内驱力

C、亲和内驱力

D、自我提高内驱力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认知内驱力即一种要求了解和理解的需要,要求掌握知识的需要以及系统地阐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需要。BCD选项属于外部动机。

32、心理学实验论文中,实验结果呈现图表用什么表示(   )。

A、三线表

B、四线表

C、三格表

D、四格表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在心理学实验中往往用三线表来表现实验结果。

33、在信号检测论实验中,每次向被试提供28个刺激,只有一个是信号,其余均是噪音,让被试报告哪一个是信号,通过检测次数和被试答对次数计算被试判断力。采用的方法是(   )。

A、迫选法

B、有无法

C、评价法

D、分段法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迫选法在被试判断之前,信号和噪音至少要连续呈现两次,在两次或多次呈现的刺激中只有一次出现信号。

34、沃和诺尔曼在探究短时记忆中信息遗忘是是否受到了干扰,通过改变间隔时间和间隔数字,将“消退”和“干扰”这两个因素分离开来。这种方法属于(   )。

A、节省法

B、重学法

C、提示法

D、探测法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沃和诺尔曼使用探测法分离了干扰和消退。

35、研究“吸烟与肺癌的关系”,最适合的设计是(   )。

A、回溯设计

B、匹配设计

C、随机设计

D、拉丁方设计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事后设计也叫回溯设计,在所研究的现象发生之后对其发生的原因进行追溯。

36、实验中,呈现了3种情绪图片(积极图片/消极图片/中性图片),请6名被试参加实验,被试分配如右图所示。该实验设计类型是(   )。

图片1.png

图片1.png

A、单因素被试间设计

B、单因素被试内设计

C、多因素被试间设计

D、多因素被试内设计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实验只有一个自变量(三种情绪图片),因此是单因素实验设计;6名被试接受了所有实验处理,因此是被试内设计。

37、被试固有的习得差异是影响实验研究内部效度的重要因素。这个因素是(   )。

A、前摄历史因素

B、后摄历史因素

C、选择因素

D、成熟因素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历史因素可以分为前摄历史因素和后摄历史因素两类。前摄因素包括被试固有的和习得的差异,比如性别、工龄、经验、身高、体重、态度、个性、运动和心理能力等。如果对照组与实验组在这些因素上差异很大,则会影响所测得因变量指标的组间差异。在研究中这些因素-般通过随机化法或匹配法进行消除。后摄历史因素是指在测量以外可能影响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关系的因素。这常常是由于研究中未控制因素的干扰,使因变量发生变化,而不是实验处理本身所造成的差异。后摄历史因素可通过恒定其他事件的方式加以控制。

38、如果一个实验结论能够很好地推广到其他类似的情境中去,这说明实验有很好的(   )。

A、外部效度

B、内部效度

C、结构效度

D、内容效度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实验的外部效度是指实验结果能够普遍推论到样本的总体和其他同类现象中去的程度,即实验结果的普遍代表性和适用性,研究者也将之称为生态效度。

39、从总数为100的总体中抽取容量为25的样本,第一个随机选取,此后每间隔4个取一个,以此类推,直至取满25个。请问该抽样方法是(   )。

A、系统随机抽样

B、整群随机抽样

C、分层随机抽样

D、简单随机抽样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系统随机抽样:随机选择一组人群,然后每隔一定的距离抽取一个单位构成样本。分层随机抽样:人群被分成几个互斥的集合(例如年龄组),从每一组中抽取随机样本。整群抽样:人群被分为几个互斥的集合,然后,研究人员从某一组中抽取样本。

40、在同一感觉通道下,选择反应时与选择数目的关系是(   )。

A、选择反应时与选择数目之间成正比

B、选择反应时与选择数目之间成反比

C、选择反应时与选择数目的对数成正比

D、选择反应时与选择数目的对数成反比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默克尔用RT=IgN揭示了反应时与选择数目之间的函数关系,RT为反应时,N为选择的数目。

41、用刺激或指导语引导被试注意一个明确的输入源,对这一输入源的加工与对其他输入源的加工进行比较,该注意研究范式是(   )。

A、整体局部范式

B、过程分离范式

C、提示范式

D、过滤范式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题干描述的是提示范式的原理。

42、下列仪器中,能够改变双眼视差的是(   )。

A、动景盘

B、闪光融合仪

C、实体镜

D、视崖装置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立体镜,也叫实体镜,是一种证实双眼视差和产生立体知觉的仪器。在一定范围内,立体镜中插入的两幅图片的差异越大,立体或三维效果就会越明显。

43、在一个2X2的实验中有30个人,其中15个人接受两种实验处理,另外15个人接受另外两种实验处理,这是什么实验设计(   )。

A、ABA设计

B、匹配设计

C、混合设计

D、拉丁方设计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混合设计是一个实验中同时采用两种基本设计的实验,要求至少有一个自变量使用被试内设计,且至少有一个自变量使用被试间设计。题中15人接受A1B1、A1B2两种实验处理,另外15人接受A2B1、A2B2两种实验处理。自变量A为被试间变量,自变量B为被试内变量。

44、容易引起注意瞬脱现象的研究范式(   )。

A、空间线索范式

B、启动范式

C、多目标追踪范式

D、快速系列呈现范式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雷蒙特等采用快速序列视觉呈现(RSVP)的方法,结果发现,如果T2在T1之后200毫秒到600毫秒的时间段内呈现,T2的报告正确率就会大大降低,大约在T1呈现之后300毫秒时,T2的报告正确率最低。这个现象被称为注意瞬脱。

45、用最小变化法测量差别阈限是从负到非负的那个差距是下限,然后到从非负到正的是、上限,计算上下限之间差距的称为不肯定间距,差别阈限等于1/2的不肯定间距,那么这测得的差别阈限是(   )。

A、主观差别阈限

B、客观差别阈限

C、绝对差别阈限

D、相对差别阈限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绝对差别阈限为不肯定间距的一半,绝对差别阈限与标准刺激的比例是相对差别阈限。

46、Stroop实验的因变量测量指标是(   )。

A、反应时

B、比率

C、持续时间

D、喜好程度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Stroop启动实验主要是先呈现一个启动词,再呈现一个色块,要求被试迅速报告色块的颜色。因变量主要测被试的反应时间。

47、与地球24h昼夜节律变化不同,神州十三宇航员在太空约90/min就一个节律改变,一项研究节律对地球和太空中航天员睡眠效率的影响,节律是(   )。

A、自变量

B、因变量

C、控制变量

D、无关变量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自变量是实验者所操纵的,对被试反应产生影响的变量。题中节律是自变量,航天员的睡眠效率是因变量,控制变量也是无关变量,也叫额外变量。

48、在心理测量里,常用的等距量表的测量方法有(   )。

A、比率量表法

B、对偶比较法

C、差别阈限法

D、分段法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等距量表的建立方法是感觉等距法和差别阈限法。

49、“凡客观存在的事物都有其数量”,“凡有数量的东西都可以测量”,两个假设的提出者分别是(   )。

A、桑代克、麦克考

B、桑代克和瑟斯顿

C、麦克考和高尔

D、瑟斯顿和高尔顿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这两个假设为心理特质可测量的两个假设,它们的提出者分别是桑代克和麦克考。

50、某智力测验平均分75分,标准差10分,某考生原始成绩为85分,如果转换成平均分为100分,标准差为15的标准分数,则该生的导出分数是(   )。

A、85分

B、100分

C、110分

D、115分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转换前原始分85、平均分75、标准差10可知Z=1,带入100+15Z,得导出分数为115分。

51、在一元线性回归模型Y=a+bX中,预测源是(   )。

A、a

B、b

C、X

D、Y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在回归方程中,用自变量来预测因变量,所以自变量X也叫预测变量或预测源,因变量Y的取值,也称预测值。

52、下列关于真分数的表述正确的是(   )。

A、真分数与观测分数的相关为1

B、真分数与误差的相关为0

C、真分数的期望分数等于观测分数

D、平行测验的观测分数相等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CTT数学模型的三个假设公理之一:真分数和误差分数之间的相关为0。

53、相比于临床诊断测验,人事选拔测验更重视(   )。

A、预期效度

B、内容效度

C、表面效度

D、结构效度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临床诊断重视同时效度,人事选拔测验重视预测效度。

54、在次数分布中,左尾较长的单峰分布是(   )分布。

A、正偏态分布

B、负偏态分布

C、正态分布

D、二项分布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左侧尾部较长,说明数值大多集中在高分数端,属于负偏态分布。

55、在方差分析中,总变异可解释为相互独立、意义明确的几个不同部分,这是因为方差有(   )。

A、离散性

B、集中性

C、变异性

D、可加性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方差分析依据的基本原理就是方差(或变异)的可加性原则,也是方差的可分解性。

56、2X2X2实验设计要进行方差分析,主效应有(   )个。

A、2

B、3

C、6

D、8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一般有几个自变量就有可能有几个主效应,2X2X2的实验设计有3个自变量,因此有3个主效应。

57、下列用于描述数据离散程度的是(   )。

A、差异系数

B、偏态量数

C、集中量数

D、地位量数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差异量数是对一组数据的变异性,即离中趋势特点进行度量和描述的统计量,也成为离散量数。

58、自变量X与因变量Y的相关系数为-0.5,则Y对X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的决定系数为(   )。

A、0.25

B、0.5

C、0.55

D、0.75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决定系数为相关系数的平方,即r=-0.5=0.25。

59、数据分散且有极端值,描述集中趋势的最佳统计量是(   )。

A、平均数

B、中位数

C、全距

D、众数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当一组观测结果中出现两个极端数目时、当次数分布的两端数据或个别数据不清楚时、当需要快速估计一组数据的代表值时常用到中位数。平均数易受到极端值的影响。

60、有15道四选一的单项选择题,某考生随机猜答,恰好做对5道题的概率为(   )

图片1.png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根据二项定理Cspsq10,四选一的单项选择题,被试随机作答正确的概率p=1/4,错误的概率q=3/4,因此选择D。

61、总体分布正态,总体方差已知,容量为n的样本平均数的分布的标准误是(   )。

62、某测验题目总分20分,测验总体呈正态分布,研究测验结果与性别的关联程度,选取的统计方法是(   )。

A、等级相关

B、二列相关

C、点二列相关

D、卡方检验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点二列适用于一列数据为真正的二分变量,另一列数据为等距或等比数据。其中测验分数为连续、正态分布,是等距数据,性别为真正的二分变量。

63、已知两个总体正态且方差未知,但总体方差相等,对两平均数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最适合的统计学方法是(   )。

A、符号检验

B、秩和检验

C、t检验

D、Z检验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两总体正态,总体方差未知,总体方差相等,即方差齐性,这时样本均值之差服从t分布,使用t检验。

64、区间估计的原理是(   )。

A、概率论原理

B、反证法原理

C、抽样分布原理

D、小概率事件原理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区间估计依据抽样分布理论,利用抽样分布提供的概率解释,以标准误决定区间估计的长度。

65、根据项目反应理论以下正确的是(   )。

A、项目难度影响区分度

B、项目难度不影响信息函数

C、项目参数具有跨样本不变性

D、项目区分度不影响信息函数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项目参数与特质参数均不依赖于样本,在一个大的受试者总体中,项目的参数估计不依赖于所使用的受试者样本的能力分布;同样,个体的特质参数估计亦不依赖于所使用的项目和测验样本,又与集体成绩或他人的水平无关。

二、多项选择题:66~75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66、全色盲患者能看到的颜色有(   )。

A、红色

B、绿色

C、灰色

D、白色

【参考答案】CD

【参考解析】一般情况下全色盲的患者,看见的颜色通常是灰色或者白色。

67、以下采用算法策略解决问题的是(   )。

A、根据自己的经验下象棋

B、根据公式和题中所给信息解题

C、尝试所有数码组合解密码锁

D、根据书上编号到图书馆找书

【参考答案】CD

【参考解析】算法策略是把所有能够解决问题的方法都一一加以尝试,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答案的策略。启发式策略是运用已有的经验,在问题空间内只做少量的搜索就能解决问题的策略。A项根据自己的经验下象棋属于启发式策略。B项属于启发式策略中的选择性搜索。

68、影响语音感知的因素有(   )

A、语音相似性

B、语音强度

C、噪音强度

D、语境

【参考答案】ABCD

【参考解析】影响语言感知的因素有:语音的类似性,语音的强度,噪音的掩蔽,语境和预期其作用,以及句法、语义的作用。

69、根据拉扎勒斯的认知评价理论,评价的过程包括(   )。

A、初评价

B、次评价

C、再评价

D、终评价

【参考答案】ABC

【参考解析】拉扎勒斯的认知评价理论认为在情绪活动中,人们需要不断评价刺激事件与自身的关系,具体有三个层次的评价,即初评价、次评价和再评价。初评价是人确认刺激事件与自己是否有利害关系;次评价是人对自己的反应行为的调节和控制;再评价是人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反应的有效性和适宜性的评价。

70、高中生抽象逻辑思维的显著特征有(   )。

A、计划性

B、假设性

C、形象化

D、形式化

【参考答案】ABD

【参考解析】抽象逻辑思维是-种通过假设进行的、形式的、反省的思维。这种思维具有以下特征:(1)通过假设进行思维;(2)思维具有预计性;(3)思维形式化;(4)思维活动中自我意识和监控能力的明显变化。高中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已具有充分的假设性、预计性及内省性。(D选项存疑)

71、关于学习的概念正确的是(   )。

A、学习都伴随着行为变化

B、行为变化都意味着学习

C、学习是个体经验获得的过程

D、条件反射形成都是学习

【参考答案】CD

【参考解析】学习指由于经验而导致行为或思维的比较持久变化的过程。A选项学习并不都伴随行为变化,还有的学习是思维变化;B选项并不是所有的行为变化都意味着学习的存在,生理成熟、疲劳、药物等因素也可以引起行为变化,但不能视为学习。

72、艾宾浩斯对心理学的贡献(   )。

A、确立了遗忘曲线

B、创立了节省法研究记忆

C、首次使用实验法研究高级心理过程

D、首先使用无意义音节材料研究记忆

【参考答案】ABCD

【参考解析】艾宾浩斯通过实验研究,建立了第一个和高级心理过程有关的函数关系-遗忘曲线;发明了节省法,开创了对高级心理现象进行研究的实验方法;第一个用实验法研究高级心理现象;设计了无意义音节作为研究记忆的实验材料。

73、混色光影响视觉系统应该遵循的规律有(   )。

A、代替率

B、间色律

C、补色率

D、乘法律

【参考答案】ABC

【参考解析】色光混合的定律有补色率、间色率和代替率。

74、关于假设检验,正确的是(   )。

A、虚无假设是关于总体参数的描述

B、虛无假设是关于样本统计量的描述

C、P值越大,拒绝虚无假设的可能性越小

D、其他条件不变,方差越小,越可能拒绝虚无假设

【参考答案】ACD

【参考解析】假设检验是由样本推断总体情况,因此虚无假设表述的是总体参数情况。故A正确B错误。P越大,对应的a就越小,拒绝虚无假设的可能性就越小,因此C正确。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总体离散程度越小,标准误就越小,统计检验力越大,正确拒绝错误的虚无假设的概率增加,即越容易拒绝虚无假设,因此D正确。

75、心理测量的误差来源主要有(   )。

A、测量目的

B、测量工具

C、测量对象

D、测量过程

【参考答案】BCD

【参考解析】心理测量的误差主要来自测量工具、测量对象和施测过程三个方面。

三、简答题:76-80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76、简述旁观者效应及其原因。

【参考解析】

(1)含义

旁观者效应,是指当有其他人存在的时候,人们不大可能去帮助他人,其他人越多,帮助的可能性越小,同时给予帮助前的延迟时间越长。

(2)引起旁观者效应的主要原因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①责任分散。周围他人越多,每个人分担的责任越少,这种责任分担可以降低个人的助人行为。

②情境的不明确性。从决策分析过程来看,人们有时无法确定某一情境是否真正处于紧急状态,这时,其他旁观者的行为就会自然而然地影响到该个体对情境的定义,进而影响到他的行为。

③评价恐惧。如果人们知道别人正在注视着自己,就会去做一些他人期待自己去做的事情,并以较受大家欢迎的方式表现自我,也就是说,试图避免社会非难的心态抑制了人们的助人行为。

77、如果让你来为某汽车的车展活动设计一个展台,请用不随意注意的原理进行设计,如何吸引观众?

【参考解析】

(1)概念:不随意注意指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就能维持的注意。

(2)引起不随意注意的原因

①刺激物本身的特点:刺激物的新异性、刺激物的强度、运动变化等。因此我们可以从汽车品牌本身的特点入手设计一个比较新颖的外观、性能有别于其他品牌车等。

②个体状态:个体自身的状态、需要、情感、兴趣、经验等。我们可以从客户的需求角度出发,了解客户内在需求,以及关注的点,以此设计一整套宣传文案、展台及宣传语吸引顾客。

78、简述学习迁移的概括化理论及其对教学的启示。

【参考解析】

(1)理论观点

贾德的水下打靶实验认为产生迁移的关键是概括化的原理和经验,对原理了解概括得越好,对新情境的适应性就越强,迁移就越好。

(2)启示

①组织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概括总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总结出概括化的原理,培养和提高学生概括总结的能力;

②对原理的概括能力存在较大的年龄差异,年幼的学生不容易形成对原理的概括。在每一年龄阶段,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概括能力,将有助于学生产生积极的迁移。

③在对知识进行概括时常会出现两种错误:一种是过度概括化,另一种是错误的概括化。这会导致定势,从而导致负迁移。因此,教师在解释概念原则时,应引用大量例证,使学生能够正确把握其内涵与外延。

79、相比于单因素实验设计,多因素实验设计有哪些优缺点?

【参考解析】

(1)多因素设计包含两个或更多个因素,每个因素有两个或更多个水平,因而产生多种水平结合。每名被试可以只接受其中一种水平结合,也可以接受全部水平结合。

(2)优点

①效率高。有两个自变量的实验要比分别做两个只有单一自变量的实验效率要高,也就是说事半功倍,花同样的时间,做了一倍、二倍甚至三倍的工作。

②实验控制较好。与做两个实验相比,做一个实验时某些控制变量更易于控制和保持恒定。这就在很大程度上排除了许多实验误差,减少了实验污染。

③可以获得交互作用。

(3)缺点

①需要耗费更多的人力、时间、物力和财力。

②选择的因素和因素水平过多时,主试或实验者对实验的实施过程可能会失去良好控制。

③结果解释复杂。

80、根据下表数据绘制ROC曲线,并计算在先定概率为0.3时的β和d'。

图片1.png

图片1.png

【参考解析】

(1)ROC曲线图绘制如下

图片1.png

(2)在先定概率为0.3时的β和d'

β=0击中/0虛报,在先定概率为0.3的情况下,β=0.4/0.2=2

d'=Z击中-Z虚报,在先定概率为0.3的情况下,d'=0.07-(-1.12)=1.19

四、综合题:81~83小题,每小题30,共90分。

81、小张期末考试不理想。有些知识因为没有及时复习而遗忘,有些知识由于相互混淆而无法正确答题,有些知识明明记住了,但就是想不起来,请用三种遗忘的学说来解释小张的遗忘现象。

【参考解析】

(1)衰退说

①主要观点: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减弱,以致最后消退,时间是造成遗忘的决定因素。

②小张有些知识由于没有及时复习出现的遗忘,主要是因为记忆的痕迹没有得到强化。

(2)干扰说

①主要观点: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其他刺激的干扰造成了遗忘。干扰包括前摄抑制(先前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和倒摄抑制(后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先前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

②小张出现知识混淆无法答题,很有可能是因为先学习和后学习的知识记得比较牢固,中间知识记忆比较模糊,出现了混淆。

(3)压抑说

①主要观点:遗忘是由于情绪或动机的压抑作用造成的,若这种压抑解除了,记忆还能得到恢复。

②小张在考试的场景下,会有紧张、焦虑的情绪,这些情绪会使他出现有些知识明明记住了,却想不起来的情况。

(4)提取失败说

①主要观点:在长时记忆中保存的信息是不会丢失的,只是在提取的时候没有找到适当的提取线索而已。

②小张有些知识记住了却回忆不起来,可能是缺少合适的线索,导致提取失败。

82、小明和小华听到海因茨偷药的故事后。小明说海因茨应该偷药,偷药并不会给药商带来真正的损失,钱也可以慢慢还。如果海因茨不想失去妻子,就必须偷药。小华说海因茨不应该偷药,海因茨自然想救自己的妻子,但偷药是不对的。不管怎么说,都应该遵守规则。

阐述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井分析小明和小华各自处于哪一个阶段。

【参考解析】

(1)科尔伯格以两难故事实验(海因兹偷药)为基础,提出了的道德发展的三水平和六阶段理论。

①前习俗水平(4~10岁)

儿童处于外在控制时期,服从权威人士的道德规范,遵循获得奖赏、逃避惩罚的道德原则。

阶段一:避免惩罚阶段。儿童专注于行为后果,遵从他人的规则以避免惩罚、得到奖赏。

阶段二:相对功利阶段。儿童开始基于自己的利益和他人将给予的回报来考虑服从原则,以被满足的程度来评价行为。

②习俗水平(10~13岁)

儿童将权威的标准加以内化,他们服从法则以取悦他人或维持秩序。

阶段三:寻求认可阶段。儿童希望取悦他人,帮助他人,会根据行为者的动机、特点以及当前情境评估行为。

阶段四:顺从权威阶段。儿童开始考虑社会体系和良心,自己的责任,显示出对较高权威的尊重,并力图维持社会秩序,他们服从社会规范,尊重法律权威,以法治观念判断是非。

③后习俗水平(13岁以后)

儿童有了真正的道德概念,道德观完全内化,儿童认识到道德原则之间的冲突以及如何从中进行选择。

阶段五:法制观念阶段。认为依法行事是最好的行为方式,人们认识到法律和规范是大家商定的,是一种社会契约,而非不可更改的。

阶段六:价值观念阶段。人们依据自己内在的标准行事,行为受到自我良心的约束。

(2)材料中的小明处于前习俗水平的相对功利阶段,因为他是从海因兹和药商的利益是否受到损失来评价行为、材料中小华处于习俗水平的顺从权威阶段,因为他认为偷药违背了规则,所以认为偷药是不对的。

83、学校想要研究录取专业的学生比例,今年选取了200人做调查。

图片1.png

图片1.png

(1)若考察该校五年高考学生选择专业的情况,与今年学生选择专业情况是否一致。应该用什么统计方法?

(2)根据表一和表二数据计算该校五年高考学生选择专业的情况与今年学生选择专业的情况是否一致。(a=0.05)

(3)根据表三考察性别和学生选择社会科学还是自然科学是否有显著差异,该用什么统计方法?

【24考研辅导课程推荐】24考研集训营周末辅导班一对一辅导,相关课程都配有内部讲义及书籍资料,同时还有辅导老师进行学习规划及全程督学,详情可直接在线咨询。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部分来源于网络搜集整理,由本站编辑上传,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关键字: 312心理学专业基础   心理学考研真题   【责任编辑:小青】
  • 推荐阅读

距2024考研还剩

升研考研周末班·小班面授

姓名
电话

*提交信息代表您已同意升研教育《用户信息保护及隐私协议》

备考资料

咨询电话

400-000-8282

在线客服

点击咨询

关于我们加入我们版权声明客服中心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8-2023 www.shengyan985.com 升研教育 版权所有 全国客服热线:400-000-8282

京ICP备2023019160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30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