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考研辅导网 > 教育学考研 > 真题资料

2019年教育学考研《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真题及参考答案

更新时间:2022-08-22来源:升研教育

升研教育考研频道为23考研、24考研的同学们整理了“2019年教育学考研《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真题及参考答案”的相关信息,希望对正在备考的你有所帮助。考研复习效率不高怎么办?自己备考抓不住重点?想报考985/211等热门院校,但是没把握?升研教育推出考研集训营,全日制封闭式面授,10余年授课经验的老师,浓厚的学习氛围助你冲击目标、一战上研!

2019年教育学考研《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真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苏格拉底对学生说,我并没有教你们知识,我只不过是你们知识的产婆而已。根据谢弗勒关于教育陈述的分类,这种说法属于()。

A、描述性陈述

B、定义性陈述

C、口号性陈述

D、隐喻性陈述

【答案】:D

【解析】:美国分析教育哲学家谢弗勒在其著作《教育的语言》一书中将教育陈述分为定义性陈述、口号性陈述以及隐喻性陈述。其中,教育隐喻是指运用比喻的手法说明教育中的某些现象。在本题中,苏格拉底将教育中教学生知识的过程比喻为产婆接生,这种教育陈述属于隐喻性陈述。

2、"下列著作中,集中体现行为主义教育思想的是()。

A、《民主主义与教育》

B、《超越自由与尊严》

C、《我与你》

D、《意识形态与课程》

【答案】:B

【解析】:《超越自自与尊严》的作者是行为主义理论流派的代表人物斯金纳。A项,《民主主义与教育》是实用主义哲学家杜威的代表作。C项,《我与你》是存在主义哲学家马丁●布伯的代表作。D项,《意识形态与课程》是美国学者阿普尔的著作。

3、“教育机会均等”涉及诸多实践议题,其中包括()。

A、补偿教育、多元文化教育、全纳教育

B、多元文化教育、全纳教育、国际理解教育

C、全纳教育、国际理解教育、补偿教育

D、国际理解教育、补偿教育、多元文化教育

【答案】:A

【解析】:教育机会均等是指人们不受人种、性别、社会经济地位等影响,每个人受教育的机会都能均等地得到保障。补偿教育、多元文化教育、全纳教育,属于以促进教育机会均等为目的的教育实践,三者都体现出了教育过程中的公平问题。国际理解教育是20世纪70年代后半期日本出现的以和平、民主理念为核心的教育思潮和活动,其目的是增进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种族、不同宗教信仰以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之间相互理解和相互关心,加强国际合作,维护世界和平。

4、下列教育主张中,符合教育“外铄论”的是()。

A、柏拉图认为教育即灵魂的转向

B、卢梭主张让儿童通过实地探究明白知识是有用的

C、荀子认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D、孟子主张“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

【答案】:C

【解析】:“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的含义为人的本性是恶的,善良的人是通过后天努力达到的。荀子的这句话为性恶论,主张通过外在的手段来使人变得善良,体现了“外铄论”,即人的发展依靠外在的力量。柏拉图、卢梭、孟子主张性善论者,强调内在因素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决定作用,体现了“内发论”。

5、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2018年9月10日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决定了我国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这表明,国家确立教育目的的首要依据是()。

A、教育理论

B、文化传统

C、社会舆论

D、政治制度

【答案】:D

【解析】:根据题目,我国的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决定了我国的教育目的——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政治经济制度不仅决定着教育的性质,即决定着教育的思想政治方向和为谁服务的问题,还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

6、人的感知、思维、记忆、想象等方面发展存在着不同的关键期,这表明个体的身心发展具有()。

A、差异性

B、阶段性、

C、顺序性

D、不平衡性

【答案】:D

【解析】:关键期是指对特定技能或行为模式的发展最敏感的时期或者做准备的时期。不同时期的关键期体现了人的发展的不平衡性,即人的身心发展并不总是匀速直线前进的,不同系统的发展速度、起始时间、达到的成熟水平是不同的;同一机能系统在发展的不同年龄阶段也有不同的发展速率。如个体的身高、体重有两个发展高峰,第一个高峰出现在出生的第一年;第二个高峰出现在青春发育期。

7、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国家实行学校教育制度。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职业教育不是学校教育制度的组成部分

B、学前教育是学校教育制度的组成部分

C、学校教育制度不属于国家基本教育制度

D、学校教育制度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颁布实施

【答案】:B

【解析】: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是现代教育制度的核心部分,属于国家基本教育制度。学校教育系统包括横向和纵向两个部分,纵向有学前、初等、中等和高等,横向有普通、师范、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

8、某国招募新兵,除体检之外,还用韦氏量表进行智力测验。有学者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获得中学文凭的新兵智力测验的平均得分,比未获得中学文凭的新兵高将近3分,经检验差异显著。这项研究结果说明()。

A、军营比学校更有可能提高人的智商

B、受教育水平高的新兵在军营里的智力表现更优秀

C、学校教育可以促进个体的智商不断提高

D、个体智商通过学校教育可以实现一定幅度的提升

【答案】:C

【解析】:根据题目,受到中学教育的人比未受到中学教育的人,在智商测验上分数更高一些,这说明,学校教育对于个体的智商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即学校教育对个体智力、能力具有指导、规范和促进作用。

9、小组合作学习不同于能力分组教学,它推崇不同背景、能力及倾向的学生共同学习。为其提供有力支持的理论是()。

A、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B、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C、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D、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答案】:D

【解析】: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是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是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社会建构主义关注学习和知识建构背后的社会文化机制,认为知识不仅是在个体与物理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建构的,社会文化互动更加重要,知识的建构过程常常需要通过学习共同体的合作互动来完成。

10、依据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框架,下列认知目标中属于最高层次的是()。

A、口头解释各种几何概念后,学生能画出相应的几何图形

B、面对一份污染报告,学生能提出检验其中结论的方法

C、学生能推测出容器中的空气全部抽出后会对容器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D、学生阅读多种文章时,能区别出文中的观点和事实

【答案】:C

【解析】:布卢姆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大领域,其中,认知领域可分为知道、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评价。根据题目,AB两项属于应用,D项属于领会,C项属于评价。评价是属于最高层次。

11、教师专业地位的提高,既取决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还取决于()。

A、向教师赋权

B、提高教师待遇

C、加强教师培训

D、全社会尊师重教

【答案】:C

【解析】: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是通过教师职业在整个社会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所占有的地位资源来体现的,主要包括政治地位、经济地位、法律地位和专业地位。C项,“加强教师培训”可以提高教师的专业地位。A项,“向教师赋权”可以提高教师的法律地位。B项,“提高教师待遇”可以提高教师的经济地位。D项,“全社会尊师重教”可以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

12、谢老师在班会上问学生:有个同学在上课时对老师说了不敬的话,接下来可能会发生什么?学生们自由发言,说出了各种可能的师生互动方案。谢老师把学生分成多个小组,每个小组表演其中一种方案,全班学生边看边评议各组演的像不像。谢老师这一做法属于()。

A、认知发展模式

B、体谅模式

C、价值澄清模式

D、社会学习模式

【答案】:B

【解析】:体谅模式是20世纪70年代初期在欧美流行的一种德育模式,其代表人物是英国学者麦克菲尔。这是一种从情感入手的德育模式,从实证研究出发,建立起、关心他人,发展利他主义观念。体谅模式的实施方式包括教师指导学生围绕大家提出的行动方针进行讨论或角色扮演。

13、某校推行教学改革,提倡精讲多练,规定所有教师一堂课讲授不得超过15分钟。这项规定侵犯了教师的()。

A、教育教学权

B、管理与指导学生权

C、参与学校管理权

D、评价学生权

【答案】:A

【解析】:教师的职业权利包括教育教学权、科学研究权、评价学生权、获得报酬待遇权、参与学校管理权、进修评价权。根据题目,学校的规定侵犯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权,即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的权利。

14、据古籍记载,我国学校教育设立“小学”始于()。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汉朝

【答案】:H

【解析】:《礼记●明堂位》:“殷人设右学为大学,左学为小学,而作乐于瞽宗。”《礼记、王制》:“殷人养国老于右学,养庶老于左学。”郑玄注:“上庠,右学,大学也,在西郊。下庠,左学,小学也,在国中王宫之东。”这些材料说明我国商朝时期已经在学校教育中设立“小学”。

15、孟轲认为人先天具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和是非之心,其中恻隐之心是()。

A、仁之端

B、义之端

C、礼之端

D、智之端

【答案】:A

【解析】:孟子认为人性表现为四心: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16、汉代书馆常用的识字教材有()。

A、《仓颉篇》《凡将篇》《千字文》

B、《仓颉篇》《凡将篇》《三字经》

C、《仓颉篇》《凡将篇》《急就篇》

D、《急就篇》《三字经》《千字文》

【答案】:C

【解析】:汉代书馆常用的识字教材有《仓颉篇》《凡将篇》《急就篇》等。《仓颉篇》是秦朝李斯颁发的字书,成为儿童习字的课本;《凡将篇》是西汉文学家司马相如所著;《急就篇》是汉代黄门令史游所编,一直使用到唐代,才被新的字书取代。《三字经》《百家姓》是宋元时期的识字教材。

17、按照唐代礼制规定:学生初入学,约定时日,身着礼服,隆重举行拜师礼。同时还要求向学官敬献礼物,以示尊师。这一学礼制度被称为()。

A、束修礼

B、释奠礼

C、释菜礼

D、乡饮酒礼

【答案】:A

【解析】:束修礼主要指拜师礼,源于孔子,“自行束惰以上,吾未尝无诲焉。”,即只要本人有学习的愿望,主动奉送10条千肉以履行师生见面礼,就可以成为弟子。释奠礼与释菜礼是古代学校的祭祀礼。乡饮酒礼是周代流行的宴饮风俗。

18、“切已体察”是朱熹“朱子读书法”的主要内容之一,其意思是指()。

A、精神专一,集中注意力

B、量力而行,计划安排

C、不可先入为主,牵强附会

D、不停留在书本上,要身体力行

【答案】:D

【解析】:朱熹强调读书穷理,他的弟子将其概括为“朱子读书法”六条,即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其中,切己体察指读书不能仅仅停留在书本上,口头上,要心见之于自己的实际行动,身体力行。

19、明代洪武初年,朝廷明确规定士子在考试中对经文的解读必须依据()。

A、汉儒传注

B、唐人传注

C、宋儒传注

D、明人传注

【答案】:C

【解析】:明清统治者竭力推崇程朱理学,把它作为思想、文化、教育领域的统治思想。明朝曾明确规定:“国家取士,说经者以宋儒传注为宗。”

20、颜元抨击宋明教育陷于“训诂、清淡、禅宗、乡愿”,提出“习行”的教学方法。下列选项中最符合颜元“习行”观点的是()。

A、轻视书本知识

B、强调躬行实践

C、重视习惯培养

D、重视功课复习

【答案】:B

【解析】:颜元所强调的习行是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联系实际,坚持练习和躬亲实践,认为只有如此,学得的知识才是真正有用的。颜元强调“习行”,并非排斥通过读和讲学习书本知识,而是主张读书、讲说必须与“习行”相结合,而且要在“习行”上下更多的功夫,花更大的精力。

21、20世纪20年代,舒新成将美国一种个别教学制度引入中国,率先在上海吴淞公中学部试验,以自由、合作与时间预算为原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种教学制度是()。

A、道尔顿制

B、设计教学法、

C、文纳特卡制

【答案】:A

【解析】:道尔顿制是一种个别教学制度,核心原则是自由与合作。20世纪20年代,道尔顿制在许多国家如英国、苏联流行一时,产生过较大影响。帕克赫斯特还亲自于1924年和1925年分别到日本和中国介绍其方法。在中国,这种方法由舒新城率先采用使用。

22、1925年,在回收教育权运动的推动下,北洋政府教育部颁布了相关法令,规定()。

A、禁止外国人在华办学

B、学校不得开设宗教课程

C、外国人所办学校收归国人办理

D、外国人在华办学须向政府立案

【答案】:D

【解析】:1925年北洋政府教育部颁布了《外人捐资设立学校请求认可办法》的文件。规定:凡外人捐资设立各等学校,遵照教育部所颁布之各等学校法令规程办理者,得依照教育部所颁关于请求认可之各项规则,向教育部行政官厅请求认可,即要求教会学校向政府立案注册,这是中国政府管理教会学校的第一步。

23、陈鹤琴提出“活教育”的目的是“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对“现代中国人”的要求除了健全的身体、建设的能力、能够合作、服务的精神之外,还包括()。

A、反思的能力

B、自治的能力

C、创造的能力

D、批判的能力

【答案】:C

【解析】:陈鹤琴赋予“现代中国人”五方面要求:①有健全身体。②有建设能力。③有创造能力。④能够合作。⑤要服务。

24、开设宫廷学校、寺庙学校、职官学校和文士学校以培养各类人才的文明古国是()。

A、巴比伦

B、古代印度

C、古代埃及

D、希伯来

【答案】:C

【解析】:宫廷学校、僧侣学校(寺庙学校)、职官学校和文士学校是古埃及的学校类型。

25、亚里士多德将教育分为体育、智育和德育,其依据是()。

A、灵魂论

B、天性论

C、习惯论

D、理性论

【答案】:A

【解析】:亚里士多德的灵魂论将人的灵魂分为营养的灵魂、感觉的灵魂和理性的灵魂,对应植物的灵魂、动物的灵魂和人的生命。亚里士多德关于灵魂的三个组成部分的理:论为教育必须包括体育、德育、智育提供了人性论上的依据。

26、作为西方最早的职业教师,智者派对古希腊教育实践产生了诸多的影响,其中包括()。

A、确立了“四艺”

B、创办了学园

C、扩大了教育对象

D、强化了教育的等级性

【答案】:C

【解析】:智者派的贡献:推动了文化传播,扩大了受教育对象的范围,促进了社会的流动;确立了七艺中的前三艺(文法、修辞学和辩证法);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教育一一政治家或统治者的预备教育。

27、在夸美纽斯看来,学校不幸变成儿童的“才智屠宰场”,其根本原因在于教学工作违背了()。

A、直观性原则

B、系统性原则

C、适应自然原则

D、激发学生求知欲原则

【答案】:C

【解析】:教育适应自然原则是贯穿夸美纽斯教育体系的一条根本性的指导原则,是其理论核心。他之所以提出这个原则,是因为他认为“在此以前没有过完善的学校”,而在那些学校里之所以存在种种弊病,归根结底是因为学校的教育不符合事物的自然规则和秩序,“以致学校被孩子们看作恐怖的场所和才智的屠场”。夸美纽斯认为教育只有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才能够真正发展人的天赋。

28、西方教育史上,最早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思想付诸实践的教育家是()。

A、柏拉图

B、夸美纽斯

C、卢梭

D、裴斯泰洛齐

【答案】:D

【解析】:裴斯泰洛齐虽不是第一个提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思想的人,但他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位将这一思想付诸实践的教育家。裴斯泰洛齐在新庄孤儿院、斯坦茨孤儿院办学期间夸美纽斯均重视生产劳动的内容,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的、思想付诸实践。

29、洛克的绅士教育理论认为,一位合格的绅士最重要的品质是()。

A、温文尔雅、

B、学问通达

C、知识渊博

D、品德高尚

【答案】:D

【解析】:洛克主张把社会中上层家庭的子弟培养成为身体强健、举止优雅、有德行、智慧和实际才干的事业家。其中,洛克认为对于绅士来说,最重要的是具有高尚的德行,将德行放在比知识更重要的地位,把听从理性的指导、克制自己的欲望看成是一切道德与价值的重要标准及其基础。

30、拿破仑第一帝国政府重视发展中等教育以培养帝国官吏和行政管理人员,其实施中等教育的重要机构是()。

A、国立中学和市立中学

B、文科中学和实科中学

C、古典中学和现代中学

D、综合中学和职业中学

【答案】:A

【解析】:法国的中等教育受到拿破仑第一帝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国立中学和市立中学是实施中等教育的主要机构,为中央集权国家庞大的官僚机构培养文职官员。

31、1862年,美国总统林肯批准实施《莫雷尔法案》,要求各州开班或资助农业和机械工艺类学院,这类学院被称为()。

A、城市学院

B、社区学院

C、赠地学院

D、技术学院

【答案】:C

【解析】:《莫雷尔法案》又称为“赠地法案”,即联邦政府通过给各州划拨土地的方式援助各州的农业、机械工艺类学院的发展,这类学院被称为“赠地学院”,这场运动被称为赠地学院运动。

32、1870年《福斯特法案》的颁布与实施在应该教育史上具有重大意义,标志着英国()。

A、初等国民教育制度的形成

B、中等教育双轨制的确立

C、高等教育体系的完善

D、以地方教育当局为主的教育行政体制的建立

【答案】:A

【解析】:《福斯特法案》又称《初等教育法》,规定国家对教育享有补助权与监督权,设立学校委员会管理地方教育,对5~12岁儿童实施强迫性初等教育。《初等教育法》的颁布加速了英国初等教育的发展,意味着英国初等国民教育制度的形成,为英国教育国家化奠定了基础。

33、1947年,日本国会颁布《学校教育法》,为日本二战后的学校教育发展指明方向。其中规定()。

A、实施大学区制

B、废除中央集权式的教育管理体制

C、加强学生民族意识的培养

D、将中学分为寻常中学和高等中学

【答案】:B

【解析】:《学校教育法》是《教育基本法》的配套法案,该法案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废除中央集权制,实行地方分权,新设教育委员会管理各地学校行政事务。体现了二战后日本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重大变化。

34、马斯洛将人的五种基本需要划分为成长性需要和缺失性需要两大类,下列选项属于成长性需要的是()。、

A、自我实现需要

B、安全需要

C、归属需要

D、尊重需要、

【答案】:A

【解析】: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五种需要分为基本需要和成长的需要,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属于缺失性需要。自我实现属于成长的需要。

35、根据加里培林对技能的分类,阅读属于()。

A、操作技能

B、运动技能

C、心智技能

D、学习技能

【答案】:C

【解析】:技能按其本身的性质和特点可以分为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两类。动作技能又称为运动技能和操作技能,它是指由一系列的外部动作以合理的程序组成的操作活动方式。如书写、体操、骑自行车等技能。心智技能又称为智慧技能或智力技能,是一种借助于内部力量调节、控制心智活动的经验,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如阅读、心算、记忆等都属于心智技能。

36、在掌握了“心理过程”的概念后,再学习“认知过程”这一概念,前一学习对后一学习的影响属于()。

A、水平迁移

B、垂直迁移

C、一般迁移

D、逆向迁移

【答案】:B

【解析】:根据迁移内容抽象和概括水平不同,迁移可以分为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水平迁移也称横向迁移、侧向迁移,是指处于同一抽象和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垂直迁移又称纵向迁移,指处于不同抽象、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心理过程”与“认知过程”属于不同水平的学习,心理过程要包括认知过程,属于典型的垂直迁移。

37、根据问题的构成要素特点,“如何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属于()。

A、结构不良问题

B、结构良好问题

C、一般性问题

D、认知性问题

【答案】:A

【解析】:按照问题的组织程度,问题可以分为结构良好的问题和结构不良的问题。结构良好的问题具有明确的目标、条件和解答的问题。结构不良的问题则没有明确的目标、条件和解答的问题。“如何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属于结构不良问题。

38、在学习某一技能几次都失败后,最容易放弃这一学习任务的是()。

A、具有掌握目标取向的学生,

B、具有表现目标取向的学生、

C、具有趋于成功目标取向的学生

D、具有逃避失败目标取向的学生

【答案】:D

【解析】:具有掌握目标取向的学生持能力增长观,关注是否能掌握任务,而不是和他人相比。具有表现目标取向的学生持能力实体观,关注能否向其他人证明自己的能力,看重他人对自身的评价。具有趋于成功目标取向的学生关注如何获得成功。具有逃避失败目标取向的学生关注如何避免失败,在屡次失败的情况下,持这种取向的学生最容易放弃学习任务。

39、在研究方法上带有明显科学主义倾向的教育流派是()。

A、新传统派教育学

B、实验教育学

C、存在主义教育学

D、文化教育学

【答案】:B

【解析】:实验教育学是19世纪下半叶在欧洲形成的以实证主义为主流的科学主义思潮,提倡把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和方法运用于教育研究,在研究方法上带有明显科学主义倾向。实验教育学的代表人物为德国教育家拉伊。

40、张老师对小学生作业本上的错别字进行统计,分析小学生错别字的类型,为进一步探讨成因及教育对策提供依据。他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A、测量法

B、观察法

C、文献研究法

D、内容分析法

【答案】:D

【解析】:内容分析法是指对教育文献的内容、信息做客观而系统的量化分析,并加以描述,从而对相关的教育现象做出事实判断或原因分析的研究方法。张老师研究的小学生作业本相当于教育文献,其使用的研究方法为内容分析法。

41、某研究者需要近年来国家教育经费投入的具体数据,最可靠的来源是()。

A、教育专著

B、教育年鉴

C、教育百科全书

D、教育志

【答案】:B

【解析】:教育年鉴是系统汇集一年内重要事件、学科进展与各项统计资料的工具书,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它以记事为主,内容通常包括:专论或综述,统计资料和附录。教育年鉴囊括很多官方教育数据,是获取教育经费投入数据的最佳渠道。

42、下列选项中,符合研究课题表述规范的是()。

A、如何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

B、学生教学能力培养的实验研究

C、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小学生问题行为转化研究

D、基于网络平台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研究与探究

【答案】:C

【解析】:研究课题一般为陈述句表述,且需要在表述中明确具体情况。A项,题目为疑问句,而非陈述句。B项,研究对象不具体,没有指出哪类学生。C项,题目界限清晰、表述明确、内容范围适当,没有歧义。D项,表达有语病,容易引起歧义。

43、为全面研究课堂小组讨论状况,某研究者拟进行课堂观察,该研究者最适宜采用的观察记录方法是()。

A、时间取样记录法

B、行为核查记录法

C、事件取样记录法

D、轶事描述记录法

【答案】:B

【解析】:行为核查记录法是在观察前依据所需要观察的目标,确定观察内容,并制定一个观察核对表,主要是用来核对重要行为的呈现与否。根据题干,全面研究课堂小组讨论,所涉及人员一定很多,各类行为也会很多,最适宜采用行为核查记录法。

44、在教育实验研究中,“双盲处理”旨在控制()。

A、成熟效应

B、练习效应

C、心理效应

D、测评误差

【答案】:C

【解析】:双盲处理是指由研究设计者来安排和控制全部试验,研究对象和研究者都不了解试验分组情况。双盲处理可以避免研究对象和研究者的主观因素所带来的偏倚,即控制心理效应。

45、英语听力测试过程中突然停电2分钟,导致听力材料无法连续播放,学生测试成绩偏低,不能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这种测试成绩与真实水平之间的误差被称为()。

A、系统误差、

B、随机误差

C、抽样误差

D、操作误差

【答案】:B

【解析】:随机误差也称为偶然误差,是指在测定过程中由于一系列有关因素微小的随机波动而形成的具有相互抵偿性的误差。其产生的原因是分析过程中种种不稳定随机因素的影响,如室温、相对湿度和气压等环境条件的不稳定,分析人员操作的微小差异以及仪器的不稳定等。

二、辨析题

1、道德不可教。

【答案】:

该观点错误,理由如下:

(1)苏格拉底提出“知识即道德”的思想,认为既然正确行为基于正确认识,对人进行道德教育就是可能的,道德是可教的。后世的教育家因此把发展道德意识、道德判断作为德育的重要任务之一。但是,知识并不等于道德。

(2)当代教育中,道德教育主要通过直接的道德教学以及间接的德育渗透进行。直接的道德教学是通过专门的德育课程,系统地向学生传授道德知识和道德观念的教育活动。间接的德育渗透是将德育渗透到各个学科和学生生活之中,在无形之中培养学生的道德。

综上,道德是可教的,道德教育可通过直接和间接德育进行。

2、依据裴斯泰洛齐的要素教育理论,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在于引导学生掌握人类文化遗产的共同要素。

【答案】:

该观点错误,理由如下:

(1)裴斯泰洛齐的要素教育理论的基本思想,就是认为初等学校的各种教育都应该从最简单的要素开始,然后逐渐转到日益复杂的要素,循序渐进地促进人的和谐发展。道德教育最基本的要素是儿童对母亲的爱;教学的基本要素是数目、形状和语言;体育的基本要素是关节活动。

(2)要素主义教育思潮现代欧美国家一种的教育思潮,强调学校教育的任务主要是传授人类文化遗产共同要素。

综上,引导学生掌握人类文化遗产的共同要素作为学校主要任务是要素主义教育的观点,而非裴斯泰洛齐的观点。

3、加涅所说的“智慧技能”就是当下认知心理学家所说的“程序性知识”。

【答案】:

该观点错误,理由如下:

(1)加涅的智慧技能是一种借助于内部语言在人脑中进行的认知活动方式,如默读、心算、写作、观察和分析等技能。在心智技能中,根据适用的范围不同,又可以将它分为专门心智技能和一般心智技能两种。

(2)程序性知识主要说明做什么和怎么做,是一种实践性知识,主要用于实践操作。综上,程序性知识与智慧技能分属于不同的话语体系,分别指向同一对象。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知识是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

两者的属性特征范围都不同。

三、简答题

1、何谓非正规教育?试举两个不同类型的事例并加以说明。

【答案】:

依据教育的正规化程度可将教育分为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的含义及举例如下:

(1)非正规教育的含义

非正规教育是在正规教育制度以外进行的,为成人和儿童有选择地提供学习形式的有组织、有系统的活动,包括各种岗位培训、校外教育、继续教育等。

(2)非正规教育的举例

①成人继续教育

非正规教育是在学历教育之外有明确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教育,例如,成人继续教育,接受教育不是为了获得学历,而是为了提升能力。

②木匠通过实践学习

非正式教育没有明确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它指的是每个人从日常生活经验和生活环境中学习和积累知识技能,从而形成态度和见识的无组织、无系统的学习。例如,木匠通过不断的实践练习,自己的木工手艺越来越精湛。

2、简述学校美育的内涵及功能。

【答案】:

美育是全面发展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学校美育的内涵及功能如下:

(1)学校美育的内涵

美育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有目的地积极主动地感知、领悟、评析与操作自然、生活与艺术作品等对象的各种美的形态,通过师生间的互动、交流,掌握与运用有关美的基本知识、技能,以实现情趣的融合、共识与分享,培养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促进个体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教育。简言之,美育是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发展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培养高尚情操和文明素质的教育。

(2)学校美育的功能

①美育有助于提高人的审美素质。

②美育有助于教育自身的完善。

③美育有助于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和谐发展。

④美育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3、简述20世纪70年代法国普通中小学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

【答案】:

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后,法国为保障其在世界工业生产和科技领域的优势地位,采取了一系列推进教育改革的积极措施。1975年,法国议会通过了《法国学校体制现代化建议》(《哈比法》),就法国普通中小学学校教育管理体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提出了一些改革措施。该法案的主要内容如下:

(1)教育管理体制

规定中学校长由教育部长任命,学校内成立各种组织,如小学设家长委员会和教师委员会,中学设中学理事会、班级教师小组和教学委员会,参与学校的行政管理、教育与教学工作。

(2)教学内容

推进中小学教育内容的现代化,增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在小学增设加强自然、社会环境及科学技术基础知识综合性教育的“启蒙课”,增加有关收音机、录音机、照相机和复印机使用等知识。初中加强实验科学和技术教育。

(3)教学方法

运用最新的心理学研究成果指导教学,开展各种教学实验,重视学生个性差异,加强个别化教学,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等。同时,法案实现“三分制教学法”,即把教学内容分为工具课程(数学、法语)、启蒙课程(历史、地理、公民道德、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等)和体育课程三个部分。

4、简述“新手”向“专家”转变过程中知识发生改变的主要特征。

【答案】:

当个体从“新手”转向“专家”时,其知识结构也发生了变化,转变过程知识、发生改变的特征如下:

(1)掌握更加丰富的陈述性知识(事实和言语信息)。

(2)以自己的方式存储大量的程序性知识去解决问题。

(3)围绕中心问题来组织知识。

(4)存储了大量的条件产生式(关于在什么情境下采取什么行动的知识)等。

5、简述教育测量的信度和效度,并说明两者的关系。

【答案】:

信度与效度是教育测量工具的重要评价指标。

(1)信度

信度是指测验所得分数的稳定性、可靠性和一致性。一项测量具有较高的信度意味着在多次重复测量中获得了较为一致的结论。信度主要回答测量结果的一致性、稳定性和可靠性问题。

(2)效度

效度是指测量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也就是测量的结果与所要达到的目标两者之间相符合的程度。效度主要回答测量结果的有效性和正确性问题。

(3)信度与效度的关系

一般来说,信度是效度的必要非充分条件。一方面,效度建立在信度的基础上。低信度的测评必然会导致低效度,但低效度的测评却有可能信度很高。另一方面,没有效度的测量,即使它的信度再高,这样的测量也是没有意义的。

四、分析论述题

1、阅读以下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刚开学几周,我在去办公室的路上遇见了大一新生小李同学。她看起来有点紧张,我问她这几周过得怎么样。她说:“上了大学之后,我发现很多课程都是采用课堂讨论、口头报告、小组辩论之类的方法。这跟高中时老师讲的差别很大,感觉很不适应。我其实更喜欢老师在课堂上讲,把知识直接教给我们。

我又问她:“像你这种感觉不适应讨论课的同学是不是很多?”她说很多同学都不适应。小李同学的话,让我不禁想到自己首次在专业课上尝试运用案例教学法的情形。我本以为,采用案例组织课堂讨论,一定会深受学生欢迎,但事实证明我有点一厢情愿。这些年来,在我主持的案例讨论课上,尽管有少数学生积极参与,但是大多数学生参与的热情似乎不高。一些学生根本不发言,只顾埋头看英语或计算机之类的书,或者低头看手机,还有一些学生甚至连课堂讨论的材料都不带来,对此,我感到十分的困惑。

为了改进教学,弄清楚学生究竟是怎么想的,我找了几位学生到我办公室座谈。一位同学对我说:“老师,我们希望您多讲,让我们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本专业学科理论和知识,接近学科前沿,您每次都让我们讨论,可我们不习惯讨论,即使讨论,也只是说出一些很肤浅的观点。而且,讨论来、讨论去,大家的看法貌似都有些道理,我也不知道该听谁的,更不清楚什么才是正确的答案。”还有一位同学说:“我们来大学读书,是交了学费的,想从老师那里学习理论知识,不是听一帮同学在那里瞎扯。我觉得讨论课没多大意义,太浪费时间了,还不如您多讲讲。”另外,我还曾听说有个别学生直接打电话向学校教务部门投诉,说我的课很“水”,因为我很少直接讲课,总是让学生看材料、讨论、写评论。面对如此窘境,我不禁陷入沉思:为什么学生一方面抱怨教师满堂灌,不给他们参与课堂的机会,而另一方面当教师提供大量案例讨论的机会时,他们却害怕或逃避呢?原因究竟在哪儿?讨论课究竟还有没有必要继续开下去?让学生自主讨论真的行得通吗?该如何处理讨论课与传统课程的关系?看来,问题没那么简单、、、、、、

请回答:

(1)从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角度,分析设置讨论课的必要性。

(2)从现行课堂教学方式的角度,分析导致学生不适应讨论课的可能性成因。

(3)从学校课程改革的角度,提出帮助学生适应课堂讨论的建议。

【答案】:

(1)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特定问题而进行探讨,以辨明是非、获取知识、锻炼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的方法。讨论课设置的必要性如下:

①随着社会的发展,要求教育的培养方式能够突出学生主体性、使得学生获得优秀的品质。而相较于传统的讲授法,讨论法更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这一要求。

②当今社会更加需要具有创造性、探究性、能够独立解决问题的学生,而讨论课的设置则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能力以及创造性的一个途径之一。

(2)导致学生不适应讨论课的可能性成因如下:

①现行的课堂教学方式为班级授课制,学生习惯了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包括教师向学生单方面传授知识,有固定的教材等,因此短时间内无法迅速适应以学生讨论为主的讨论课。

②教师开设讨论课的方式不当也是导致学生不适应讨论课的可能性成因之一。

例如,教师在开设讨论课之前没有认真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上课时没有合理引导学生的讨论,课后没有及时引导学生总结课上所讨论内容等。

(3)帮助学生适应课堂讨论的建议如下:

①循序渐进改变课程类型。教师应从传统授课方式逐渐转变为讨论课,使学生逐步适应课程的转变。

②更新学生观念。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讨论法的优点,使学生做好开设讨论课的心理准备。

③丰富课程内容。教师可以丰富课程内容,从而激发学生参与讨论课的积极性。

④教师提升自身课程素养,为设置讨论课奠定良好的专业基础,从而使讨论课能够顺利进行。

2、维新派相对于洋务派提出了哪些新的教育主张?产生了哪些影响?

【答案】:

中日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资产阶级领导的维新运动蓬勃兴起。所谓维新,就是在保留满清皇权的前提下,用和平的方式进行自上而下的改良,建立君主立宪的政治体制,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维新派新的教育主张及其影响如下:

(1)维新派与洋务派的教育主张

①洋务派的教育主张

a、兴办新式洋务学堂。

b、派遣留欧以及留美的留学生。

②维新派的教育主张

a、实力讲求西学,普遍建立新式学堂。

b、设立京师大学堂。

c、废除八股考试,改革科举制度。

(2)维新派新的教育主张

①女子可进入学堂接受教育,创办了经正女学。

②创办京师大学堂作为全国最高的教育行政机关,各省学堂均归京师大学堂管辖。

③废八股,开设经济特科,这一措施的实施为思想解放创造了条件,为日后科举制度的废除奠定了基础。

④兴办学会并发行报刊,这一时期广泛设立报馆,在沟通上下、了解世界形式、介绍和传播西学方面都起到了一定作用,扩大了维新运动的社会基础。

(3)影响

①冲击了传统封建教育

百日维新中的教育改革措施反映了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张和愿望,维新派的教育改革对封建传统教育产生了强大冲击,对于封建教育的废除和资本主义新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②推动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

维新运动传播了西方资产阶级学说,推动了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在历史上起到了进步作用。

③促进思想解放

百日维新中那种“人人谈时务,家家言西学”的局面,激荡起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放眼世界,渴求新知,已成为不可遏止的士林风尚。

3、请在I、II两道试题中任选一题作答。若两题都答,只按第I道题的成绩计分。

(1)I、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学习过程中许多方式可以应用,其中一种被称为精细加工策略,即人在学习某一新的知识时,会想起一些与其有关的旧知识,或想起属于这一观念范畴的某个例证,或再现与其有关的表象,甚至由此会引起对这些知识做出某种新的推断。学习过程中也可以对新知识做出逻辑上的组织,即按照学习材料的特征或类别进行整理归类等。心理学家加涅称:“组织是将信息分为若干子集,并标明各子集关系的过程。”心理学家约翰●安德森则进一步补充道:“这种有层级的组织能够使人在搜寻自己记忆时表现出结构化,使人能更有效地提取信息。

请回答:

(1)“精细加工策略”何以会有助于个体日后对所学知识的回忆?

(2)“精细加工策略”与“组织策略”有何区别?

(3)根据你对以上两种认知策略的理解,对当下流行的碎片化学习现象做出评析。

【答案】:

(1)精细加工策略是指通过把所学的新信息和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寻求字面背后的深层次意义,或者以此增加新信息的意义,从而帮助学习者将信息储存到长时记忆中去的学习策略。相较于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可以将新信息与已有信息产生联系,从而使信息合理化,达到长期保持的目的。

(2)组织策略指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的策略。“精细加工策略”与“组织策略”的区别如下:

①侧重点不同

精细加工策略是通过把所学的新信息和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寻求字面背后的深层次意义,或者以此增加新信息的意义,从而帮助学习者将信息储存到长时记忆中去的学习策略。组织策略指发现部分之间的层次关系或其他关系,使之形成某种结构以达到有效保持之目的的一种学习策略。

②方法不同

精细加工策略的方法有位置记忆法、谐音连想法、关键词法等。组织策略的方法有列提纲、做图表、运用理论模型等。

(3)碎片化学习是指通过对学习内容进行分割,使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碎片化的学习,这样的学习方式称为碎片化学习。对碎片化学习的评析如下:

①碎片化学习的优点

a、碎片化学习简单便捷,灵活性、针对性及吸收率均高于传统的系统化学习,能够快速大量掌握信息。

b、碎片化学习是时代的需求和趋势,能够迅速捕捉时事热点。

②碎片化学习局限

a、碎片化学习获得的知识都是零散、没有内在联系的知识,不利于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b、碎片化学习使得学生一字一句地听、一点一滴地记,孤立、离散地接受知识,导致学生的思维变得狭隘、机械,难以进行复杂而独立的思考,难以高效地学习。

③如何面对碎片化学习

对于专业知识的学习,要采取科学、系统、连贯的学习策略,提升学习效率和质量。对于一些零散信息的习得,可以采用碎片化学习。

(2)II、某初中拟推进基于自主学习的课程教学改革,需要进行文献研究,了解相关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面向学生开展一项关于学生自主学习现状的问卷调查,为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依据。

请回答:

(1)为该调查设计一个名称。

(2)为保证调查样本在年级分布和性别分布上的代表性,该调查应采取何种抽样方法?具体抽样步骤是什么?

(3)调查者想利用国内某中文期刊全文数据进行全面文献检索,请为其确定至少3个检索词。

(4)为保证较高的问卷效度,在具体设计题目之前,调查者需要把调查内容分解为若干维度和指标。请从“自主学习能力”维度,为这份问卷设计三个指标。

【答案】:

(1)名称

XX初中学生自主学习现状的问卷调查。

(2)①抽样方法

分层随机抽样。

②抽样步骤

a、将总体按照一定标准分层:将初中生按照年级分为三层。

b、确定总样本和各层次样本之间的比例。计算各年级占总体的比例,根据比例与所需样本数量计算出每个年级抽取样本数量。

c、按照随机原则在各年级抽取样本。

(3)检索词

自主学习;课堂学习;初中生。

(4)三个指标

①有灵活的学习方法。

②大胆质疑。

③独自解决问题。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部分来源于网络搜集整理,由本站编辑上传,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关键字: 考研真题   【责任编辑:小青】
  • 推荐阅读

距2024考研还剩

升研考研周末班·小班面授

姓名
电话

*提交信息代表您已同意升研教育《用户信息保护及隐私协议》

备考资料

咨询电话

400-000-8282

在线客服

点击咨询

关于我们加入我们版权声明客服中心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8-2023 www.shengyan985.com 升研教育 版权所有 全国客服热线:400-000-8282

京ICP备2023019160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30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