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考研辅导网 > 教育学考研 > 真题资料

2020年教育学考研《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真题及参考答案

更新时间:2022-08-22来源:升研教育

升研教育考研频道为23考研、24考研的同学们整理了“2020年教育学考研《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真题及参考答案”的相关信息,希望对正在备考的你有所帮助。考研复习效率不高怎么办?自己备考抓不住重点?想报考985/211等热门院校,但是没把握?升研教育推出考研集训营,全日制封闭式面授,10余年授课经验的老师,浓厚的学习氛围助你冲击目标、一战上研!

2020年教育学考研《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真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20世纪后期我国兴起元教育学研究推动教育理论的反思与建设,下列选项中属于元教育学论题的是()。

A、教育学的逻辑起点

B、教育的本质

C、教育的起源

D、教育史

【答案】:A

【解析】:元教育学是对教育学进行元研究的学科,以教育学自身以及教育学的研究状态为对象,其研究并不注重对教育学问题做实质性探讨,而是注重对教育学的历史与逻辑的形式化研究。所以教育学的逻辑起点是元教育学研究的论题。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了便于统计和比较各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状况对“教育”及其相关变量进行了操作性界定。根据谢弗勒有关教育定义的分类,这种界定属于()。

A、描述性定义

B、纲领性定义

C、功能性定义

D、规定性定义

【答案】:D

【解析】:谢弗勒把教育的定义分为描述性定义、纲领性定义和规定性定义。其中,描述性定义是指对被定义对象的适当描述或对如何使用定义对象的适当说明,如“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或“教育是发展人的智力的最好途径”。纲领性定义是指对有关定义对象应该是什么的界定,如“教育是社会借以发展年轻一代认识生活中的善和价值的能力的手段”。它指向实践,是教育中常见的定义。规定性定义是指为了叙述和表达的方便而指定用某一词语代替某些词语,或者规定某一词语所代表的意义。规定性定义有创造性和非创造性之分。创造性规定定义是指作者自己所创制的定义,其内涵在作者的某种话语情境中是同一的。非创造性规定定义是指历史上人们已经规定的定义,如用“甲”代表“优秀”。三种定义的功能不同,描述性定义的功能是说明定义的用途;规定性定义的功能是使该定义表达出下定义者想要表达的含义,从而使该定义能在群体之间进行沟通和交流;纲领性定义的功能是指明一种价值取向。

3、近代以来欧洲教育逐渐世俗化,这种发展特征在学校教育制度中表现为()。

A、教育对象扩大到平民阶层

B、公立学校与宗教组织分离

C、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D、义务教育普及

【答案】:D

【解析】:近代欧洲教育朝着世俗化方向发展的表现为义务教育普及、教育从宗教中分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等。这些特征在学校教育制度中具体表现为义务教育普及。

4、振兴中学王老师为促进全班学生努力学习,提高学业成绩,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竞赛活动。结果发现,该班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业成绩虽然提高,但是他们对班级事务关心变少,同学之间的友爱互助关系也不如从前。上述现象表明教育具有()。

A、正向显性功能和正向隐性功能

B、负向显性功能和负向隐性功能

C、正向隐性功能和负向隐性功能

D、正向显性功能和负向隐性功能

【答案】:D

【解析】: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社会学家默顿提出教育功能可以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正向功能是指有助于个体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积极影响和作用。负向功能是指阻碍个体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消极影响和作用。显性功能是指主观目标与客观结果相符。隐性功能指结果不是事先筹划的,也未被察觉到。题中“该班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业成绩提高”是教育的正向显性功能,而“对班级事务关心变少,同学之间的友爱互助关系也不如从前”是教育的负向隐性功能。

5、苏格拉底用反讽术是自以为知者自觉到无知,又用产婆术是自以为无知者发现知识。他所开创的这种教育传统,在影响人的发展主要因素的问题上倾向于()。

A、内发论

B、外铄论

C、遗传决定论

D、环境决定论

【答案】:A

【解析】:内发论强调内在因素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决定作用,如性善论、自然成熟论、遗传决定论等。苏格拉底的教育方法被称为“产婆术”,主要由讥讽、助产术、归纳和下定义四个步骤组成。他认为,真理以潜在的形式存在于人的内心,教师的任务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通过交谈和讨论,唤醒学生内在的意识。因此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属于内发论的范畴。

6、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教育目的有一以贯之的基本价值取向。在表述上又因应形势需要而有所变化。新时代我国教育目的在于培养()。

A、德智体美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有社会注意事业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B、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C、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D、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答案】:D

【解析】:2018年9月10日,全国教育大会提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立足基本国情,遵循教育规律,坚持改革创新,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因此新时代我国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7、《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在普通高中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并且根据现状和请求,特别强调对高中生加强()。

A、学业、心理和就业指导

B、学业、就业和理想

C、学业、心理和理想

D、心理、就业和理想

【答案】:C

【解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研究制定工作自2008年8月启动以来,在深入调研、广泛听取意见建议的基础上,经反复研究修改,形成了公开征求意见稿,并于2010年7月29日正式发布纲要。该纲要明确提出在普通高中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加强对学生的理想、心理、学业等方面的指导。

8、学制的基本构成要素是()。

A、学习的类型、级别和数量

B、学习的类型、基本和性质

C、学习的类型、级别和结构

D、学习的类型、性质和结构

【答案】:C

【解析】:学制的基本构成要素也可称为学制构成内容的向度或学制构成的价值标准,主要包括学校的级别、类型和结构。

9、下列选项中,属于按统一分类维度划分的课程相关概念是()。

A、相关课程、融合课程、广域课程

B、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

C、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综合课程

D、必修课程、选修课程、活动课程

【答案】:A

【解析】:综合课程,又称广域课程、统合课程,是为了克服学科课程分科过细的缺点而设置。它采取合并相关学科的办法,把几门学科的内容组织到一门综合学科中,减少教学科目。综合课程坚持知识的统一性,能培养学生的迁移应用能力。综合课程的可以分为相关课程、融合课程、广域课程和核心课程。

10、让学生从选择出来的有限例子中主动获得本质的、结构性的原则性的、典型的知识、能力和态度,这种教学模式是()。

A、发现教学模式

B、掌握学习教学模式

C、范例教学模式

D、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答案】:C

【解析】:范例教学模式主张教给学生基本性、基础性和范例性的知识,使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发展智力。

11、作为教育学诞生的重要标志,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创建了教育“目的一手段”理论框架,并以心理学说明教育的()。

A、目的、手段和途径

B、目的、手段和障碍

C、途径、障碍和目的

D、途径、手段和障碍

【答案】:A

【解析】:赫尔巴特认为,教育的最高目的是养成德性,掌握知识正是为了形成道德观念,知识越多,品德越好。为了实现教育目的,教学必须设立一个近期的、较为直接的目的,即多方面的兴趣。根据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他将道德教育与教学相结合,提出教育性教学原则,认为任何教学过程都必须同时进行教育,不存在“无教学的教育”和“无教育的教学”。道德教育必须依赖于教学,教学是道德教育的基本途径。因此赫尔巴特以心理学说明了教育的目的、途径和手段。

12、育才中学通过组织学生模拟市政和模拟法庭活动开展法制教育,这种方法属于()。

A、说服教育法

B、情感陶冶法

C、实践锻炼法

D、榜样示范法

【答案】:C

【解析】:实践锻炼法是指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实践活动,以培养其品德的方法,包括委托任务、组织活动等。“组织学生模拟市政和模拟法庭活动开展法制教育”属于这一方法。

13、优秀教师不仅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学科教学知识、还具备丰富的实践性知识。下列关于教师实践性知识描述错误的是()。

A、教学实践性知识是教师群体独家的知识类型

B、实践性知识属于应用科学的范畴

C、反思性实践是教师获得实践知识的主要途径

D、实践性知识难以通过直接教授而获得

【答案】:A

【解析】:教师的专业知识是教师职业区别于其他职业的理论体系与知识经验,是教师专业素质的基础。具体包括:学科知识(本体性知识),条件知识(学科教学知识)和实践性知识。其中,实践性知识是教师在实际教学情境中积累的课堂情境知识以及相关知识,是教师经验的积累,难以直接教授获得,不仅属于教师群体,也是教师个体的知识。

14、与儒家相比,墨家教育内容特色除体现为重视科技教育外,还体现在重视()。

A、政治教育

B、文史教育

C、道德教育

D、思维训练

【答案】:D

【解析】:墨子教育内容的价值主要体现在科学技术和思维训练的教育上,他在这两个方面提出了独到的见解。ABC三项都是儒家重视的内容。

15、中国古代通常用“志”表达行为动机,用“功”表达行为效果,关于行为的动机与效果在道德评价中的地位问题,董仲舒的基本看法是()。

A、“功”重于“志”

B、“志”重于功

C、含其志而观

D、孰轻孰重酌情而定

【答案】:B

【解析】:董仲舒主张“本其事而原其志,志邪者不待成”,即动机(志)不善就可以惩罚,不必等到酿成事实。因此,在志与功的关系上,他更强调“志”。

16、句短押韵、朗朗上口是我国蒙学教材的编写特点之一,如“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便是出自我国识字教材()。

A、《急就篇》

B、《千字文》

C、《历代蒙求》

D、《笠翁对韵》

【答案】:B

【解析】:“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出自南北朝时期梁朝周兴嗣编撰的《千字文》。

17、唐代中央国子学、太学、四门学的设置主要基于()。

A、学校区位的布局

B、教学内容的分化

C、学校层级的衔接

D、教育对象的身份

【答案】:D

【解析】:唐代国子学、太学、四门学都是儒家性质的学校,但不同学校的教育对象身份不同。国子学的教育对象是三品以上官僚子孙,太学是五品以上官僚子孙,四门学是七品以上官僚子孙,崇文馆和弘文馆是皇亲及三品以上官僚子孙才可进入学习,而一般庶族子弟只能进地方官学或实科学校学习。

18、按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下列选项中关于教育事件排序正确的是()。

A、“苏湖教法”创立,专门画学设立,监生历事制实行

B、专门画学设立,监生历事制实行,“苏湖教法”创立

C、监生历事制实行,“苏湖教法”创立,专门画学设立

D、“苏湖教法”创立,监生历事制实行,专门画学设立

【答案】:A

【解析】:“苏湖教法”又称分斋教学,是宋代学者胡瑗在湖州主持教学时创立的一种教学制度,是北宋第一次兴学的内容。专门画学的设立是第三次兴学中教育改革的内容。“历事制”是明清国子监教学中采用的一种实习制度。

19、将西方近代教育明确概括为“无事不学,无人不学”的早期改良派人物是()。

A、王韬

B、马建忠,

C、容闳

D、郑观应

【答案】:D

【解析】:早期改良派中,郑观应较早勾画了中国近代学制的轮廓,并用“无事不学,无人不学”概括了近代教育多样化、职业化、普及化的特征。

20、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创立和发展起来的一所干部、学校,创立初期在课程设置、上的规划上提出()。

A、军事、政治、文化并重

B、军事、政治、生产并重

C、军事技术为主

D、政治理论为主

【答案】:A

【解析】:抗大的课程设置具有军事、政治、文化并重的特色,包括政治课程、军事课程和基础文化课程(地理常识、自然常识、算术、日语等)。

21、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在教育本质问题上,提出()。

A、教育为观念形态的劳动领域之一

B、教育为经济活动的领域之一

C、教育为再生产劳动的领域之一

D、教育为生产劳动的领域之一

【答案】:A

【解析】:杨贤江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奠基人,是中国现代上第一个比较系统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阐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他在《新教育大纲》中指出“教育为观念形态的劳动领域之一,即社会的上层建筑之一”

22、1925年11月,北洋政府教育部颁布《外人捐资设立学校请求认可办法》,其中规定()。

A、学校校长须为中国人,校长原系外国人者应以中国人换之

B、学校不得以传布宗教为宗旨,不得以宗教科目列入必修科

C、学校名次上应以冠以私立字样,须向地方行政官厅请求认可

D、学校设有董事会者,中国人占有董事会名额不少于三分之二

【答案】:B

【解析】:A项,学校校长须为中国人,校长原系外国人者应以中国人充任副校长。C项,学校名次上应冠以私立字样,须向教育部行政官厅请求认可。D项,校设有董事会者,中国人占有董事会名额不少半数。

23、在乡村教育运动中,晏阳初提出解决“愚、穷、弱、私”四方面问题的对策是实施“四大教育”,其中,最为根本的是()。

A、文艺教育

B、卫生教育

C、生计教育

D、公民教育

【答案】:D

【解析】:晏阳初针对中国平民“愚、穷、弱、私”四大疾病提出“四大教育”之法。“文艺教育”以治愚,“使平民能运用传达知识的工具”;“生计教育”以治穷,普及科技知识,训练生产技能;“卫生教育”以治弱,普及卫生知识,训练卫生习惯,改进公共卫生;“公民教育”以治私,“养成平民的公共心与合作精神,使根本上训练其团结力,以提高其道德生活与团体生活”。其中,最为根本的是公民教育。

24、古代印度婆罗门教育与佛教教育的主要区别是()。

A、婆罗门教育具有贵族性,佛教教育具有平民性

B、婆罗门教育的目的在于道德陶冶,佛教教育在于信仰教育

C、婆罗门教育的主要是市场所是“古儒学校”,佛教教育主要在寺院

D、婆罗门教育的内容大多是积极的、入世的,佛教教育大多是消极的、避世的

【答案】:A

【解析】:A项,婆罗门教育的对象主要是婆罗门等高级种姓,具有贵族性。佛教则反对种姓制度,主张“四姓平等”,具有平民性。B项,婆罗门教育的目的是维持种姓压迫和培养宗教意识,其余佛教教育都是信仰教育。C项,两种教育的地点都是在宗教场所,但市场与教育对象相同。D项,两种教育都是消极的、避世的。

25、古希腊时期,斯巴达城邦教育有别于同时期其他城邦教育的主要表现()。

A、通过立法发展教育事务

B、重视实施“五项竞技”教育

C、女子接受与男子同样的军事和体育训练

D、公民子女7岁以前在家庭中接受教育

【答案】:C

【解析】:AD两项是斯巴达和雅典城邦教育的共同特点。B项,“五项竞技”由斯巴达兴起,后各个城邦都采用。C项,斯巴达重视女子教育,认为女子应该和男子接受同样的军事、体育训练,也要肩负国家防卫的义务。

26、关于雄辩家的培养,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主张()。

A、家庭是培养雄辩家的理想场所

B、雄辩术训练是第一位的,广博知识的掌握的是第二位的

C、善良的德性是第一位的,完美的雄辩技能是第二位的

D、雄辩家的主要任务并非致力于正义和德行的宣扬和阐释

【答案】:C

【解析】:昆体良认为教育应培养善良而精于雄辩的人,即雄辩家。而德行是雄辩家的首要品质,完美的雄辩技能是第二位。

27、西欧中世纪教育的典型特征()。

A、以修道院、主教学校、堂区学校为代表的基督教教育的繁荣

B、以宫廷教育的骑士教育为代表的封建世俗教育的确立

C、以中世纪大学为代表的西方大学的崛起

D、以城市学校为代表的新型学校的出现

【答案】:A

【解析】:西欧中世纪的教育从性质上分为宗教教育和世俗教育。其中,宗教教育以修道院、主教学校、堂区学校为代表,世俗教育以宫廷教育、骑士教育、中世纪大学以及城市学校为代表。绣中世纪,基督教教育占据垄断地位,世俗教育并未形成典型气候。所以,BCD三项提及的世俗教育虽然存在,但并非其典型特征。

28、下列表述中,具体反映夸美纽斯教育理论主张或教育实践贡献的是()。

A、国家应赋予教会管理教育的责任和权力

B、面向一切青年男女实施无目的或程度差别的教育

C、系统论述了班级授课制,为提高教学效率提供了理论基础

D、抛弃印证《圣经》的传统做法,运用类比自然的方法论述自己的教育观点

【答案】:C

【解析】:A项,夸美纽斯认为管理教育的权力应该属于国家而非教会。B项,夸美纽斯虽然主张一切男女都应该进学校,但认为男女所学习的内容并不相同。C项,夸美纽斯总结各教派学校中实行班级授课的初步经验,提出并全面系统地论述班级授课制度,为实现普及教育、提高教学效率奠定了基础。D项,夸美纽斯的思想中存在着宗教因素,并未抛弃《圣经》。

29、1896年法国《国立大学组织法》的颁布与实施标志着()。

A、法国传统“大学”的复办

B、法国现代“大学校”的诞生

C、法国高等教育国立化进程的开端

D、法国中央集权式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确立

【答案】:A

【解析】:1896年7月颁布的《国立大学组织法》使得停办了一个世纪的法国传统意义的“大学”重新出现在法国社会上。

30、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新教育运动开启的标志是()。

A、法国教育家德莫林开办罗歇斯学校

B、英国教育家雷迪创办阿博茨霍尔姆学校

C、德国教育家利茨创办德国第一所乡村教育之家、

D、瑞士教育家费里耶尔在日内瓦组建国际新学校局

【答案】:B

【解析】:1889年,英国教育家雷迪在英格兰的德比郡创办阿博茨霍尔姆乡村寄宿学校,标志着新教育运动的开始。

31、英国进步教育运动时期,提出废除课堂教学和课程表以及年级制,代之以“公约”或合同式的学习的教学改革实验是()。

A、葛雷制

B、文纳特卡制

C、道尔顿制

D、昆西教学法

【答案】:C

【解析】:A项,“葛雷制”的特点是学生上下午对调。B项,“文纳特卡制”主要是个别学习与小组学习相结合。C项,美国教育学家帕克赫斯特创立的道尔顿制主张:废除学校的课堂教学、课程表和年级制,代之以“公约”的形式,让学生自己确定应完成的各项学习任务。D项,“昆西教学法”强调以儿童为中心。

32、1999年美国总统签署《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该法案颁布与实施的主要目的在于()。

A、实施“生计教育”

B、加强“新三艺”教学

C、构建美国职业教育系统

D、确立美国中小学课程的国家标准

【答案】:D

【解析】:《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批准设立“国家教育标准和改进委员会”,同时确立了国家和州级的内容标准、操作标准、学习机会标准和州一级的评价标准。由此,形成了美国一体化的课程标准体系。A项,“生计教育”是20世纪50年代提倡的。B项,“新三艺”是20世纪70年代《国防教育法》的内容。C项,“职业教育系统"是20世纪初《史密斯一休斯法》的内容。

33、关于美国高等教育改革,1963年《罗宾斯报告》提出的主要建议是()。

A、强化政府对高等教育经费分配的宏观管理

B、废除高等教育的“双重制”,构建民主化的高等教育体制

C、确立“自主自治”“民主参与”和“多科性结构”为核心的大学治理与发展原则

D、为所有在能力和成绩方面合格并且愿意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提供高等教育课程服务

【答案】:D

【解析】:1963年,《罗宾斯报告》提出了“罗宾斯原则”,即应为所有在能力和成绩方面合格并愿意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提供高等教育课程。A项,“强化政府对高等教育经费分配的宏观管理”是《学习社会中的高等教育》强调的内容。B项,“废除高等教育的双重制”是在《1988年改革》和《继续教育和高等教育法》的作用下废除的。C项,《高等教育方向指导法》中确立了“自主自治”“民主参与”和“多科性结构”为核心的大学治理与发展原则。

34、小星在家很任性,上学后常与同桌为座位发生纠纷。根据布朗芬布伦纳的儿童心理发展生态系统伦理,他在家中养成的习性对其在校与同学相处的影响可归属于生态系统中的()。

A、微观系统

B、中间系统

C、外层系统、

D、宏观系统

【答案】:B

【解析】:布朗芬布伦纳生态系统理论中,微观系统是指家庭或某个场所,中间系统是指各种微观环境之间的联系;外层系统是指不直接参与其中但却能产生影响的系统;宏观系统是指个体生活的文化、政治大环境。材料中小星的家庭教养方式对学校与同学相处方式的影响,属于微观系统之间的影响,即中间系统。

35、为了顺利背诵课文,某学生在理解课文各个段落意义的基础上,认真整理了各段落之间的关系。这种学习策略是()。

A、监督策略

3、复述策略

C、精制加工策略

D、组织策略

【答案】:D

【解析】:A项,监督策略是指监督自己的学习。B项,复述策略强调重复性。C项,精细加工策略是指通过对信息的加工,使知识易于理解和记忆。D项,组织策略是指发现部分之间的层次关系或其他关系,使之形成某种结构以达到有效保持的一种学习策略。“解课文各个段落意义的基础上整理了各段落之间的关系”是典型的组织策略。

36、具有掌握学习目标取向的学生对智力往往持()。

A、增长观

B、实体观

C、多元观

D、三元观

【答案】:A

【解析】:具有掌握目标定向的个体,其学习目的是提高自己的能力、技能以及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是一种知识增长观。

37、某学生数学基础好,学习教育统计课程时感觉学习很顺利。这种学习现象属于()。

A、横向迁移

B、纵向迁移

C、逆向迁移

D、重组迁移

【答案】:B

【解析】:A项,“横向迁移”指同一抽象或概括水平之间的知识的迁移。B项,纵向迁移又称垂直迁移,指不同抽象和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迁移。教育统计课程是数学学科在教育领域(包括实践领域与理论研究领域)中的应用,其抽象概括水平低于数学,学生数学基础好,学习教育统计课程很顺利是纵向迁移。C项,“逆向迁移”是指后学习的内容对前面学习的内容的影响。D项,“重组迁移”是指重新组合原有知识中的要素,调整其关系以适应新的情境。

38、知识从长时记忆中被提及到工作记忆,是通过所谓“激活扩散”的过程而发生的,对这种提取机制的合理解释是()。

A、发散性思维能力在其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B、聚合性思维能力在其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C、知识提取的可能性与知识的自由度有关

D、知识提取的可能性与知识所构建起来的内在关联度有关

【答案】:D

【解析】:激活扩散模型认为知识(概念)是以语义相似性或联系为中介组织的。不同概念之间具有的共同特征越多,其关系就越密切,回忆时就越容易相互激活。即知识之间的内在关联越多,越容易提取。

39、下列有关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的描述,错误的是()。

A、定量研究一、般有固定的计划,定性研究一般比较灵活

B、定量研究主要检验理论证明假设,定性研究主要寻求解释性的理解

C、定量研究一般在可控制和操纵的条件下运行,定性研究一般在自然情境中进行

D、定量研究主要运用归纳法,定性研究主要运用演绎法

【答案】:D

【解析】:定量研究一般有固定的计划,采用标准化的调查、实验、测量、统计等手段,对事物可以量化的部分进行测量和分析,以检验研究假设的研究。定性研究比较灵活,采用历史回顾、文献分析、访问、观察、参与经验等方法获得教育研究的资料,并用非量化的手段对其进行分析、获得研究结论的研究。定量研究一般有标准的研究程序和预先设计,在可控制和操纵条件下运行,如实验室,研究路径是演绎探究。定性研究,一般在自然情境下进行,研究路径是归纳法。

40、在某研究中,研究者从学生对作业量,作业难度及教学进度的感知来了解学生的课业负担情况,这遵循了教育研究的()。

A、操作性原则

B、检验性原则

C、公共性原则

D、伦理性原则

【答案】:A

【解析】:教育研究的原则包括客观性原则、创作性原则、公共性原则、操作性原则、检验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和伦理原则。其中,操作性原则是指教育研究中所使用的概念术语要有明确的可操作的语义规定,以便对其进行定性或定量的考察。其表现为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可观测的变量和指标,用变量语言将抽象命题表述为可直接检验的具体命题。“利用作业量、作业难度、教学进度来了解课业负担”属于操作性原则。

41、某一关于教学质量满意程度的调查问题,只给出了“非常满意”“满意”两个答案选项,这违背了问题答案设计要求的()。

A、完整性、

B、互斥性

C、相关性、

D、同层性

【答案】:A

【解析】:编写调查问卷的问题时,需要遵循相关性、层次性、完整性、互斥性、适切性原则。所谓完整性即穷尽性,指答案应穷尽一切可能的回答。不能穷尽时,加上“其他”选项。根据李克特量表的编写要求,一般需要写“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一般、比较不满意、非常不满意”五个选项,这道题明显缺少其他选项,选项不完整,没有穷尽答案,违背了完整性原则。

42、观察法作为一种常用的研究方法,也存在一些局限,其中直接观察法的局限在于()。

A、不易收集非语言行为、

B、不便于在自然情境下进行

C、不利于纵向分析

D、不适合大规模的研究

【答案】:D

【解析】: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一般适合小样本或个案,不适合大样本研究。观察法按照观察的方式(是否借助仪器和设备)不同,可以分为直接观察法和间接观察法。直接观察法是指凭借人的感官,在现场直接对观察对象进行感知和描述的方法,优点是直观具体。直接观察法作为观察法的一种类型,天然地承接了观察法的局限性,即直接观察法适合小样本或个案,但不适合大规模的观察研究。

43、在一次科学测验中,甲生成绩为80分,乙生成绩为40分,可以说甲生的成绩比乙生多40分,但不能说甲生的成绩是乙生的两倍,因为学科测验的测量类型是()。

A、定名测量

B、定序测量

C、定距测量

D、比率测量

【答案】:C

【解析】:测量类型分为定名测量、定序测量、定距测量、比率测量。其中,定距测量也称区间测量,是对测量对象之间的数量差别或间隔距离的测量。不仅能够将社会现象或事物分类别、等级,而且可以确定它们之间的不同等级的间隔距离和数量差别。定距测量的结果一般用具体数字表示,并可进行加法或减法等数学运算。

44、教育行动研究的产生和发展主要体现了教育研究的()。

A、人文取向

B、实证取向

C、实践取向

D、整体取向

【答案】:C

【解析】:当代教育研究的取向包括实证取向、人文取向、整体取向、实践取向、融合取向与跨学科取向。其中,教育行动研究是在自然的教育情景中,教育实践者本人(或与他人合作)以教育实践中面临的真实问题为研究对象,以改进教育实践、提升实践者自身专业素养为目的,运用各种研究方法进行的综合性研究活动。它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追求,不追求理论体系的构建,是实践取向的研究范式。

45、为了提高主观题的评分质量,管理部门常常抽取一些试题,让阅卷教师和专家同时评阅,并对二者的评阅结果做信度分析,这种信度为()。

A、重测信度

B、复本信度

C、分类信度

D、评分者信度

【答案】:D

【解析】:教育测量的评价指标中信度是指测验所得分数的稳定性、一致性和可重复性。一项测量具有较高的信度意味着在多次重复测量中获得了较为一致的结论。A项,重测信度是应用同一、测验方法,对同一组被试者先后两次进行测查,然后计算两次测查所得分数的关系系数。B项,复本信度是设计两套在难度、长度、排布、内容上尽可能相似类同的问卷,用两套问卷调查同一个对象,比较相应问题的答案,求出相关系数。C项,不存在分类信度。D项,评分者信度是指多个评分者给同一批人的答卷评分的一致性程度。

二、辨析题

1、间接的道德教育是一种隐性课程。

【答案】:

该观点错误,理由如下:

(1)间接的道德教育是在其他学科教学或教育实践活动中,通过道德渗透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形成和掌握道德知识与道德观念的教育活动。间接的道德教育途径包括教学育人、指导育人、管理育人、活动育人、环境育人等。

间接的道德教育方式是指除了思想品德课、时事政治课等课程之外的各学科教学,班主任工作,少先队、共青团、学生会工作,劳动与社会实践,活动课程与课外活动,校外教育,心理咨询和职业指导,校园环境建设,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

(2)隐性课程是以内隐的、间接的方式呈现的课程,不在课程规划中反映,不通过正式教学进行,通常体现在学校和班级的情境之中,包括物质情境、文化情境、人际情境,对学生的知识、规范、价值、态度或行为习惯等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促进或干扰教育目标的实现。具有潜在性、非预期性、弥散性、普遍性等特点。因此间接的道德教育并不是隐性课程。

2、颜之推提出“德艺同厚”,其中“艺”是指经史百家书。

【答案】:

该观点错误,理由如下:

(1)颜之推提出“德艺同厚”,“德”指的是他承袭了儒家以孝悌仁义等传统的道德规范为主要内容,认为树立仁义的信念是德育的重要任务,而实践仁义则是德育的最终目的;“艺”指的是他主张以广博的知识为教育内容,以读书为主要途径,他强调读书的作用,并重视《五经》的地位。

(2)除经史百家等书本知识外,还应学习身处士大夫社会生活中所需要的“杂艺”。关于德育与艺教两者之间的关系,他认为两者互相联系:德育是根本,艺(知识教育)是道德教育的基础,并为道德教育服务,他强调通过阅读记载前人道德范例书籍的途径来进行道德教育。在教育内容方面,颜之推还提出士、大夫子弟也应重视农业生产知识。

因此,颜之推提出的“艺”不是指经史百家书,而是指广博的知识,包括经史百家书和杂艺等众多内容,故该题错误。

3、观察学习是一种复制式的模仿学习。

【答案】:

该观点错误,理由如下:

(1)观察学习是指个体通过对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从而获得某些新的行为反应,或已有的行为反应得到修正的过程。班杜拉认为,人类大多数的行为都是通过观察习得的,这个学习过程受注意、保持、动作再现和动机四个子过程的影响。

(2)动作再现是指观察者将头脑中有关榜样情景的表象和符号概念转化为外显的行为,这个过程中动机决定了哪一种经由观察习得的行为得以表象。在动机中,班杜拉特别强调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

因此,观察学习不是简单的复制学习,个体的学习受动机的影响,尤其也强调了个体的认知因素影响。

三、简答题、

1、简述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开展的条件。

【答案】:

合作学习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新型教学组织形式,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是指学生在小组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有利于面向学生、发展学生的主动性,有利于活跃课堂的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形式是根据教学需要将学生分为异质性小组(如按性别、能力、种族的差异划分),成员之间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合作体现了生生合作和师生合作。合作学习有效地开展需要做到:

(1)合理组建合作小组。为了有效地组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建立结构合理、互帮互助的合作小组是基础,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第一步。在对学生进行全面了解后,遵循异质搭配的原则进行小组分配。

(2)激发强烈的合作欲望。强调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组织形式多样的合作活动。具体包括:游戏活动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操作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实践应用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4)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为学生的学习创设最近发展区。

(5)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

(6)注重对学生激励性的评价,以信任、鼓励和期待的语言或行动对学生进行评价。

2、简述教师专业自主权的内涵与表现。

【答案】:

(1)教师专业自主权的内涵、

专业自主是指专业人员以其专业情意与规范、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从事专业工作(活动)时,独立地做出决定与判断,掌控自己的活动方式与过程,不受他人干扰、控制或强制干预。教师专业自主权是指在专业活动中由教师的自由意志支配的,以满足教师自身需求和实现教师期望为目的的行为自由。

(2)教师专业自主权的表现

教师首先是社会公民,享有公民所应有的基本权利,如政治权利和自由、人身自由、获得救济的权利以及公民的平等权利等。然后,教师才是一名专业人员,在教育岗位上享有教师的专业权利,这种专业权利属于非基本权利。《中华人名共和国教师法》第七条对教师的权利做了明确规定,可以将其概括为教育教学自主权、学术自由权、指导评价权、获取报酬权、参与民主管理权、参与进修培训权等。

3、简述黄炎培职业教育社会化思想的基本内涵。

【答案】:

黄炎培是中国近现代爱国主义者和民主主义教育家,在他数十年的教育实践中,形成了社会化、科学化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其中社会化是指职业教育必须适应社会需要,以社会需要为重,其内涵包括:

(1)办学宗旨的社会化:以教育为方法,而以职业为目的。

(2)培养目标社会化:培养在知识技能和道德方面适合社会生产和社会合作的各行业人才。

(3)办学组织的社会化:学校的专业、程度、年限、课时、教学安排均需适应社会需要和学员的志愿与实际条件。

(4)办学方式的社会化:充分依靠教育界、职业界的各种力量进行办学。

4、简述奥苏伯尔的学习动机论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的联系和区别。

【答案】:

(1)奥苏伯尔的学习动机论的基本内涵

奥苏伯尔认为,学习情境中的成就动机包括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

①认知内驱力,个体要求了解和理解的需要,要求掌握知识的需要,以及系统地阐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需要。

②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即个体因自己的胜任能力或工作能力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

③附属内驱力,即个体为了保持长者们(家长、教师等)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做好的需要。

(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的基本内涵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指出:人的基本需要有七种,由低到高依次排列成一定的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求知与理解的需要、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他认为各种需要不仅有层次高低之分,而且有前后顺序之别,只有低层次的需要得到基本满足后,才能产生高层次的需要。各种低层次需要的满足是通往自我实现的途径。他又把这七种需要分为基本需要和成长的需要,其中前四种属于基本需要,它们的产生是因为身心的缺失,因此也称缺失性需要,后三种需要属于成长的需要。

(3)二者的区别与联系

①区别:奥苏伯尔作为认知理论的代表人物,从认知的角度去阐述了其动机理论,认为动机是建立在认知过程基础之、上的;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属于人本主,义动机理论,更加侧重个体内在潜能的实现,实现的需要即动机。

②联系:从马斯洛的理论角度来看,奥苏伯尔的认知内驱力属于成长性需要,自我提高和附属内驱力是缺失性需要。无论是认知还是人本的动机理论都强调内部动机的作用。

5、建设教育研究中抽样的基本要求。

【答案】:

抽样是指按照一定规则,从总体中抽取有代表性的一定数量的个体进行研究的过程。抽样的基本要求包括:

(1)总体的明确性:根据研究目的和课题性质确定样本总体界限。

(2)取样的随机性:要尽可能使每个个体具有均等的被抽取的机会。

(3)取样的代表性:要尽可能使抽取的样本能代表总体,避免取样偏差。

(4)样本容量的合理性:要科学地确定样本的大小,既要满足统计学上的要求,又要考虑实际收集资料的可能性,并使误差降到最低程度。

四、分析论述题

1、阅读材料,并按要求回答问题。

2014年3月,教育部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开展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以仁爱共济、立己达人为重点的社会关爱教育,以正心笃志、崇德弘毅为重点的人格修养教育。

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迫切需要深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意见》强调,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必须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坚持交流互鉴、开放包容;必须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

2018年9月,教育部下发《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通知》,要求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深刻理解和把握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的自觉自信,扎根中国,融通中外、立足时代、面向未来,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

请回答:

(1)阐述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2)结合材料,分析和阐述教育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

(3)结合材料,从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角度,阐述如何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答案】:

(1)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教育与文化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联系。主要表现为文化对教育的制约和教育的文化功能。

①文化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具有广泛性、基础性、深刻性与持久性,具体表现为:

a、文化影响教育目的:教育目的的确立,除了取决于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水平之外,还受文化的影响。

b、文化影响教育内容:教育的内容就是人类的文化,不同时期的文化和不同国家与民族的文化,影响着教育内容的不同选择。

c、文化影响教育教学方法:不同的文化影响着人们对知识及其来源的认识,也影响着人们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认识,在教育上影响着人们对师生关系的认识,由此决定了人们对教育教学方法的不同应用。

d、文化影响教育模式:教育模式的形成不是任意的,它既受教育本身规律的制约,也受一定的历史文化的制约,特别是受一个民族特定的文化模式的制约。

②教育的文化功能:

a、教育的文化传递、保存功能。

b、教育的文化选择、批判功能。

c、教育的文化交流、融合功能。

d、教育的文化更新、创造功能。

(2)教育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

①教育的“民族性”

“民族性”是指国际经济往来中民族特性、民族利益显现突出的过程和状态。

教育的“民族性”可以理解为在教育的国际学术交流中,以本国国情和民族特性为基点,以促进教育现代化为目标,对外来文化进行精心的鉴别、选择和改造,使其与本土文化的优良因素进行交融,形成既有时代特点又有本国特色、国际性与民族性相统一的教育理论和制度。

②教育的“世界性”

“世界性”即全球化,是指自近代以来,以生产力的迅猛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快速提高为动力,人类不断地跨越空间障碍及制度、文化等社会障碍,在全球范围内逐步实现物质和信息的充分沟通,不断取得共识,在众多领域制定共同遵守的规则,采取共同行动的过程。教育的“世界性”即在全球化浪潮中,不同背景下的教育学彼此之间不仅借鉴着对方的概念、理论和方法,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日益加强,各国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现状。

③两者的关系

世界化是在民族化的基础上的,世界化又是民族教育发展的最终方向,我们应正确处理教育的“民族性”和“世界性”,具体要求如下:

a、正确把握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关系,明确教育发展的定位,我国“深刻理解和把握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的自觉自信,扎根中国、融通中外、立足时代、面向未来,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即是对教育发展的明确定位。

b、辨识全球化对教育带来的影响,有意识抵御全球化的风险,突出民族特色。材料中大力弘扬传统文化即是体现。

c、拓展全球视野,让民族的走出国门,走近世界,世界与民族相融合。

(3)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通过具体的教育实施来实行:

①课程目标。强调三维目标的整合,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尤其是情感方面,要加强爱国教育、培养学生对于优秀文化的热爱。

②课程结构。改变学科本位的传统课程结构,增加活动课程的比重,传统文化可以通过活动课程的形式更加多样,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③课程内容。课程内容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改变传统文化教育说教、脱离学生生活的现状,将传统文化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才能落实传统文化教育。

2、论述20世纪30年代欧美新传统教育思潮的主要观点及其影响。

【答案】:

20世纪30年代欧美新传统教育思潮主要包括要素主义教育思潮、永恒主义教育思潮以及新托马斯主义教育思潮。

(1)要素主义教育思潮

作为实用主义教育和进步教育对立面的要素主义教育最初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末,其形成的标志是1938年在美国成立的“要素主义者促进美国教育委员会”。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家巴格菜、科南特等。对20世纪50~60年代的教育改革产生重要的影响。

①主要观点:

a、把人类文化的“共同要素”作为学校教育的核心。

b、教学过程必须是一种训练智慧的过程。

c、学生在学习、上必须努力和专心。

d、强调教师在教育和教学中的核心地位。

②影响:要素主义教育对美国的学校教育产生过很大的影响,要素主义教育家提出的教育理论和策略曾受到美国政府的重视,其中一些被采纳为国家的教育政策。但是由于忽视了学生自己的兴趣和身心特点以及能力水平,片面强调系统的、学术性的基本知识学习,加、上所编的教材脱离学校教育实际,要素主义教育受到一些社会和教育界人士的抨击。从20世纪70年代起,要素主义逐渐失去其优势地位,但仍有相当的影响。

(2)永恒主义教育思潮

在现代欧美教育思潮中,永恒主义教育是提倡复古的一种教育思想,它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其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家赫钦斯和阿德勒、英国教育家利文斯通、法国教育家阿兰等。

①主要观点:

a、教育的性质永恒不变。

b、教育的目的就是理性的培养。

c、永恒的古典学科应该在学校课程中占据中心地位。

d、提倡学习和钻研古典名著。

②影响:从批判“现代教育”理论这一点来看,永恒主义教育比要素主义教育更加激进。但是它并没有提出什么新的价值判断。由于其复古态度,把学生的学习局限于古典著作,因而受到许多人的批判。永恒主义教育在教育理论上有一定的影响,但在教育实践中的影响范围并不大。

(3)新托马斯主义教育思潮

新托马斯主义教育是提倡宗教教育的一种教育思想。20世纪30年代一批教育家以新托马斯主义哲学为理论依据,反对以实用主义教育为核心的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提出属于新传统派的教育理论。其主要代表人物有法国唯心主义哲学家、教育家雅克●马里坦等。

①主要观点:

a、教育应该以宗教教育为核心。

b、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真正的基督教徒和有用的公民。

c,实施宗教教育是学校课程的核心。

d、教育应该属于教会。

②影响:新托马斯主义教育对欧美国家的一些教会学校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是这种教育思想本身存在着连它自己也难以自圆其说的矛盾,从而陷入了无法摆脱的窘境。

3、在一、二、两道试题中任选一题做答,若两题都答,只按第I道题的成绩计

(1)I、阅读材料,并按要求回答问题。

即便在当下有关动机引发的更为整合的“预期一价值论”中,韦纳的归因理论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所谓归因是指个体对自己学业成败的原因做出解释。在韦纳看来,个体一般会将自己的学业行为结果解释为由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及运气四类原因所致。在对这四类原因作进一步分析时,他发现,对每一类原因均可按三种特征来理解,第一,这种原因是源于自身内部还是外部环境(即归因控制点);第二,这种原因是稳定的还是不稳定的(即归因稳定性);第三,这种原因是可控制的还是不可控制的(即归因可控性)。韦纳归因理论的贡献在于他指出,归因一旦形成,不仅影响到学生当下的情绪,更重要的是还会影响他对自身以后学习的期待和学习行为,乃至今后的学习成就。

请回答:

(1)指出上述四类归因所具有的特征。

(2)指出当学生的学习出现失败后,若他做出上述四种不同的归因,那么在情绪反应、对未来的期待、对行为的影响上可能会产生的各种效果。

(3)根据(2)的分析结果,在韦纳的归因理论框架内对教师如何塑造学生理想的归因做出推论,并就实现这一推论提出合理建议。

【答案】:

(1)四类归因所具有的特征

归因分为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及运气四类,其中能力是属于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的;努力是内部的、不稳定的、可控的;任务难度是外部的、稳定的、不可控的;运气是外部的、不稳定的、不可控的。

(2)四种不同的归因可能产生的效果

人将成功归因于能力和努力等内部因素时,他会感到骄傲、满意、信心十足;而将成功归因于任务容易和运气好等外部原因时,产生的满意感则较少。相反,如果一个人将失败归因于缺少能力或努力,则会产生羞愧和内疚;而将失败归因于任务太难或运气不好时,产生的羞愧感则较少。归因于努力相对于归因于能力,无论成功或失败都会产生更强烈的情绪体验。努力而成功,体验到、愉快;不努力而失败,体验到羞愧;努力而失败,也应受到鼓励。

(3)如何塑造学生理想的归因

正确的归因应该是归因于内部的、不稳定的、可控的因素,例如努力等。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归因,需要进行归因训练,主要内容包括:、

①了解学生的归因倾向。

②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取得成败体验,特别是要让学生体验到努力就能取得成功。

③让学生对自己的成败进行归因。

④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归因,即增强学生对下一次活动成败的期待,引起良性的情绪体验。

(2)II、结合下述实验案例回答问题。

为了验证“罗森塔尔效应”,某研究者依据期望原理,提出了实验假设:“那些被教师认为有培养潜力的学生,由于教师的期望会取得比其他学生更优秀的成绩”。研究者选择一个新入学的班级进行试验,制定了详细的研究计划。首先对该班级的学生进行学科测验,把学生随机分为同质的A组和B组,研究者告诉教师A组学生是学科成绩高的,有培养潜力。一年以后,研究者又对这个班级的学生进行学科测验。测验结果表明,A组学生平均成绩明显高于B组学生。实验结果证明了实验假设,即教师的期望与学生学科成绩提高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

请回答:

(1)该教育实验的构成要素有哪些?

(2)该实验设计的格式是什么?有哪些优缺点?

【答案】:

(1)该教育实验的构成要素有:

①因果关系:教师的期望与学生学科成绩之间的因果关系。

②研究假设:那些被教师认为有培养潜力的学生,由于教师的期望会取得比其他学生更优秀的成绩。

③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

a、自变量:教师期望(教师对学生的期望)。

b、因变量:学生学科成绩。

c、无关变量:学生成熟度变化、时间的长短、班级班风、学习风气、人际关系等。

④实验组与控制组

a、实验组:A组学生。

b、控制组:B组学生。

⑤前测和后测

a、前测:实验前的学科测验。

b、后测:一年后的学科测验。

(2)该实验设计的格式与优缺点

①该实验的格式为:

RG101,XO2(实验组)RG2O304,(控制组)

②该实验的优缺点包括:

a、该实验设计的优点:

首先,内部效度高,由于采用相等的控制组,而且两组都有前后测,故在前测到后测期间影响内部效度的“历史”“成熟”“测验”“工具”“统计回归”等因素,两组完全一样,便于作对照比较。

其次,由于采用随机的方法,两组在各方面的特质相等,故可控制“差异的选择”“被试的流失”和“选择与成熟等因素交互作用”三个因素的干扰。比较严谨的实验设计,常被采用。

b、该实验设计的缺点:由于采用前后测,实验结果可能受到“测验的反作用或交互作用效果”因素的干扰,以及“前测与实验处理的交互作用”,从而使实验的外在效度受到影响。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部分来源于网络搜集整理,由本站编辑上传,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关键字: 考研真题   【责任编辑:小青】
  • 推荐阅读

距2024考研还剩

升研考研周末班·小班面授

姓名
电话

*提交信息代表您已同意升研教育《用户信息保护及隐私协议》

备考资料

咨询电话

400-000-8282

在线客服

点击咨询

关于我们加入我们版权声明客服中心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8-2023 www.shengyan985.com 升研教育 版权所有 全国客服热线:400-000-8282

京ICP备2023019160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3051号